纵观我国文学创作主要体系,个人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和虚幻主义文学这两者的架构关系还不够完整。
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太过趋于褒扬,缺乏时效性、客观性,人性价值观的表现。因此,也导致了许多作家在写作过程中过于侧重自我表达,没有把主体思想映射到社会层面。中国的文学创作精神从此前上世纪的表达社会思想,到现在变为讴歌个人所表达的社会思想。我认为,表达和讴歌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不论从现实主义文学的写作构思上,还是现在从事文学创作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看,它已经被逐渐的埋没,并慢慢地迷失方向。是抒情大我还是抒情小我,中国的作家们已经开始分不清界限。有的甚至混用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作品的“唯一性”、“统一性”格局的出现,拉低了创作门槛,丧失了对文学创作驱动的主动权,转为了被动而为之。
我们不得不考虑是否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新“洗刷”,把它本来的面子提到“脸上”来。所谓的面子,也就是作家们的风格所在,“脸上”即全社会潜在的写作资源,这和自我修养、个人理解、水平表达是有一定关联的。上述三个条件,是构成一个作家是否具备写作精神和写作能力的体现,而并非现在社会上主张的另一种百花齐放,这是一种对于文学创作创新精神,人性精神的扭曲和谬论。这种百花齐放,是建立在统一、和扼杀掉自己所表达的那种内在的话语权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很可怕,需要我们慢慢去参透其中奥义。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文学,是广大民众希望看到的文艺体系,而不是在原来地方挪到不同位置的理念,这是有些牵强和可笑的。有些人高高在上,闭门造车写两句就能在某某重点刊物上刊出所谓大作,如果不对症下药,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完整体系就会遭到严重破坏。我们应该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上,牢牢把握住文学与精神的枢纽,在已经形成的自我态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造,纠正这种不正之风,纠正我国大部分作家只吹捧不批判的歪风。
我们的文艺繁荣,不是靠个人的力量支撑起来的,现在中国那么大,媒体的话语权都束缚在某些角度和固定思维上,这相当于一种紧箍咒,把本来个性的鲜明立场给圈住了。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先生的文艺座谈会中,明确提出要以人民为创作源泉,这无疑是我国文学迈向国际的一大亮点和最简单、最自信的一种发言。中国的文学这几年在跌宕起伏之中前行,其中不乏以量来定质量的人。他们认为这就是文化市场的繁荣,说明在如此错误引导中,他们的发展观念走上了不归路。中国文学评奖制度还不够公开透明,我们应该体会到这一点,这一点是实现文学民主的重要力量。当然,这是一种双面性的话题,但是我依然认为,它的好处远超于它的弊端。
在我国,一半以上的作家基本上是不会靠自己的书去换钱的,是因为我相信中国的文学腐败是呈下降趋势的。如此,也有反面,例如很多人头上挂着头衔,写出来的文章和普通人还是一样的,不同于别人的是,他们本身驾驭着那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高度自信。由于这种病态,可能那种噱头就会暴涨,那种情绪就会暴涨,从而蔓延着那种天堂般的虚伪美好,给现实主义的写作门槛带来不小冲击。这就是大浪拍打海岸,没过多久,海岸的基石就崩塌了,所剩无几。先辈留下来的文学遗产怕是被我们快挥霍一空了。我们不能仅仅靠中国十三亿人的笔,也要靠全国十三亿人的脑,去思考这是为什么,而不是用笔去写为什么。为什么这三个字包涵了太多,我们不知道从何下手,那么我建议从写作的道德入手,从最基层的人入手,把道德和最基层的文学都当做是我们前进的航向标。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再也不会看到粗制滥造的文字出现在各种场合。这也来源于中国现在的一种文学现状,写个文章,几个人去喝个酒谈谈各种话题。一场正式的座谈会就敲定了,一场采风就结束了,我们应该多问为什么,少问凭什么。
现在,中国各个年龄段已经开始跃跃欲试,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作者。这没错,也是我国文艺繁荣的体现,人民文学创作热情的高涨。但,这种繁荣可能只是暂时的,先起而落,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会让这个繁荣持续太长时间,也是看的出来的,在于如何去对待,或积极,或消极。我国文学创作群体在中青年和青少年的年龄阶层上尤为突显,表明了国家政策的微妙,表现了相关法规落实到处的的特征。但由于地方政府在执行力上,未能全局把握中央文件的精神,对传达的要求不太感冒,也不太放在心上。其二,是没有根据地方特色出台属于地方特有文学的整体的、系统的有关政策,仅靠有关部门的“通知”、“活动”、“会议”等很难起到全盘的呼吁作用,它也只能在小范围内给予部分人好处。其三,是财政投入不够,地方政府在文化底蕴建设上略显单薄,忽略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辅助具有巨大作用这一事实。同理可得,有关文艺机构也未能肃清国内那些以钱为目的,不以文学人才为重的不正现象,从上至下未能有效遏制文学的纯洁性和机动性。
近年来,文化和经济的矛盾激化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也失去了自己的承载能力,转变为社会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如何扭转乾坤还得看各级有关部门的协调。经济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人民币,它一旦膨胀,就可能蒙蔽人民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因为他们知道社会是经济,经济就是事业,而没有将社会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仁德的认知。所以,社会现在看起来是无比繁盛,各种措施都按部就班,以后就会在潜伏之下逐渐迫使经济配合文化。在这点上,嘉善县就做的很好。他们把人、社会、经济、文化都提升了一个高度,他们的高明就在于怎么去运用文化去配合经济,两者融会贯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想我们应该去效仿,去学习。在城市里,虽然说开展文化工作很难,但是具备机动性的文化流动是很容易实现的,也是可以实现的,抱有不在乎、无所谓的消极是无法弥补将来的漏洞的。因此,有些城市也被称为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这值得我们去敲响警钟。
虚幻主义文学的命脉已经完全掌握在互联网手中,现在很难成为全社会共有的一个可发展的独立资源。这是因为某些企业垄断了文化市场,出现了虚假繁荣,促使了各种低下的网络文学网站的繁衍,层出不穷。片面强调数字、出版,金钱。千篇一律的风向标已经侵袭互联网网络文学,虚幻主义文学已经不再牢牢处于传统文学的一个学术分支,它已经脱离了传统文学的范围,也只有少数人能够把握和运用。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开发”、“市场前景”,“渠道”等关键词,它不再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文化,而没有单独的文化内涵所在。以至于网络作家也泛滥成灾,这种情况在国内已经蔓延开来。处于严峻的格局下,那些所谓“网络”作家大神等就冠以网站“家”的涵义,因为网站造就了他们。博得了眼球,吸引了目光,再有就是一大批的追随者拥戴之后,一本惊天破地的小说就诞生了,并且它属于社会上的某个群体,也就有了衍生。诸如游戏,音乐,开展地如火如荼,它的作者也被冠以成功两个字。我们要知道,虚幻文学的意义在于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人性和空间的关系,而并非成为人流中欢愉畅谈之物。
如果要把虚幻主义归类为文学,我觉得勉为其难,应该是“虚幻主义的思想”,如此才觉得恰当。提起虚幻二字,很多人会把妖魔鬼怪和奇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没错,这也就是它带动的又一个盲区。我们看到,《百年孤独》超越了现实,超越了时刻,甚至跨出了好几个限制。但是俨然不变的是它独有的真实性,它的真实性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人性。任何人都可以写虚幻,但是没有人能做到把虚幻和幻想放在同一个跑道上的,幻想是有依据的东西,根据灵感的打磨产生的新东西。虚幻只是单纯描写出自己想要的来,只说是一时痛快,不吐不快。前者的力量是伟大的,后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才会掀起浪潮,与虚幻文学叫板的就是传统文学,叫苦不迭。在这一点上,《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就做的很好,他把魔幻现实和虚幻结合在了一起,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先河,这无疑又是全世界的一笔大财富。也就是说,中国的虚幻文学创作和国外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对立起来了,但是依然没有国外像样的模板。欣慰的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获奖,使得我们看到了中国虚幻文学的光明和进步,它是整体和渺小的融合,代表着底层的一种呼声。
出于曝光率的需要,我国的虚幻主义文学转换为社会资源的技术已经驾轻就熟,熟到可以任意改变虚幻文学主义的承载平台。于是,通过很多虚幻文学作品的改编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趋于质量低下。因为这都是那一群人催熟的,那一群人亲手缔造的,观众不得不审美疲劳。症结在于翻拍之后,小说的原意被曲解,而也没什么含量,本该大场面的,本该靓男靓女的,不是那样了。于是乎,招致一方的唾骂,招致另一方的问责。在这资本运作下的虚幻文学,何来生命之有?它不过是商品,成了娱乐的代价。“起义”失败的结果,就是这个作品永远不会出现在众人的视线,然后销声匿迹。国内对这种举措褒贬不一,第一个是因为政策影响,第二个是因为个人看法,众口难调,难免滋生事端。
国外虚幻文学作品一贯是强调伦理,不歪曲事实,不捏造不夸张,正是这种坚守,国外虚幻文学作品的衍生品自然是良性循环的,不存在虚假一说。与之对比的,就是我国的虚幻主义文学,我们只管消遣。快餐文学这四个字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它是各种小说的集合体。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悲哀。自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全部。近年来,也有部分比较好的纯文学网站为虚幻文学突破了瓶颈,把传统文学搬到了虚拟中来,给病入膏肓的虚幻注入了“真实”。我们看到,那种令人发指的底线正在悄然消失,或退出了我们的视线。这说明我国人民的社会价值观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是很欣慰的一件事。
或许,有的作家有尝试过将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构成另一种体系,是可行的,行得通的。我们可以看到的前景是,将来的中国的文学创作氛围会越来越好。当然,对那些败坏虚幻主义文学的不法分子的斗争依然是残酷的,不能放松警惕。这需要全社会养成一种习惯,可以约束文学颓废的习惯。让虚拟文学变得健康,从根本上杜绝掉不利于全面构建成互联网网络文学创作的不良因素。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会再度出现百家争鸣的宏大场面。替代大量的滥竽充数,让这种新风格为人民所接受。
综上所述,我们所把握的文学、所了解的现实主义文学、所读到的虚幻主义文学,它应该是对人民有教育意义和对社会冷暖的最佳出口入,能深入探讨的一种学术。而不是以利益出发的谋生手段,现实主义文学和虚幻主义文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进程中的重要王牌,并且会为世界所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