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除夕之夜放鞭炮

除夕之夜放鞭炮

发布时间:2024/2/8  | 来源:文/唐胜一

  除夕夜燃放鞭炮的传统,我家一直传承至今,似乎不放鞭炮就不像过年。

  我爹曾经给我翻古,说他童年时特别喜欢放鞭炮,偏偏那时物资紧缺,真正没得几封鞭炮可放。爹很迷信地说:“除夕夜放鞭炮,是驱妖避邪的,可保新年无病无痛无劫难。所以,再穷也要想方设法,买些鞭炮过年燃放。”过去村寨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门前还要燃烧一堆旺旺的柴火,预示着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爹还讲到他小时放鞭炮,多是将整封的鞭炮拆散开来,再一只一只的放。那时村寨的穷人家里没钱购买很多鞭炮,乡亲就变着法儿放假鞭炮。具体是,除夕那天先从山上砍回一些杉树上的生枝条,待夜晚往柴火堆上适量投放,燃烧得“哩叭哩叭”直作响,其响声虽略逊于燃放的鞭炮声那么脆亮,却还真像鞭炮声。爹说他很喜欢用生杉树枝条往旺火上烧,烧得“哩哩叭叭”响,好高兴。由于这是过年的事,我还问过:“爹,你那时也有压岁红包吧?”爹摇摇头,“唉”地长叹一声,告诉我:“能有三四封100响的鞭炮放就笑麻了,哪有压岁钱呢。”

  与父亲相比较,我童年时的情景则好了不少,起码于除夕夜不用拿生杉树枝条放火堆上当鞭炮放了,也不用把鞭炮拆散一只一只的放。不仅是100响的鞭炮,还有500响、1000响、2000响的大封鞭炮。我清楚记得,爹给我们兄弟姐妹分发鞭炮的同时,还会一人一个压岁红包,是用小块红纸封上的几张角票和分票那种。虽然钱不多,却比现在每月发工资我们领到工资还高兴。爹羡慕地说我们:“你们出生的年代变好了,你们要知足哩。现今嘛,过年真有过年的样子喽,鞭炮有放,压岁钱都是我的好几个工日钱哪。”我是农村家庭,儿时见证爹娘天天出集体工,每月队里分口粮,直到年末快过年时才核算发放工分钱,给社员去办年货过好年。在我印象里,儿时过年穿新衣,吃饱饭,打牙祭,走亲戚,吃好喝好,热热闹闹。故而有了细伢子盼过年之说。

  到了我的儿女辈,他们儿时过年就幸福啦。能吃大鱼大肉,能穿绸缎新衣,能玩好耍好拿红包。除夕夜放鞭炮便是小事一桩,乡村里也时兴起燃放烟花礼炮热闹场面。我有一对儿女,过年发给他们的压岁钱都是几十元一个的红包,让其乐得手舞足蹈。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盆熊熊的大炭火炉周边热乎乎的,一边吃着水果糕点,一边欣赏电视春晚节目,还时不时地让儿女们去放鞭炮和礼花热闹场面,那才真叫守岁呢。我多读些书,对过年、守岁不再迷信,且基本弄清其民间传说的来历,因而向儿女们稍作讲解:“传说年是一种怪兽,人们并未亲眼所见,它一到除夕夜就会出来害人。但它有个弱点,非常害怕火和光,以及红色和声音等。所以,才放鞭炮,才烧柴火,才贴红春联等,将年拒之门外。”我还讲了除夕守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家里儿童不受妖邪所惊吓。传说“岁”的同音字“祟”也是一种怪物,特爱祸害儿童,在儿童睡觉时喜欢触摸人家的面部,往往将儿童惊醒害怕,甚或“哇哇” 大哭。所以,大人们为了保护儿童少年,也就约定俗成,于除夕夜围坐在火炉边守岁,往往要到深更半夜才去睡觉。儿女们问我:“爸,民间传说当不得真吧?”我告诉他们:“都到了如今的文明时代,我们要相信科学,而不能相信迷信的东西。”

  至于我的孙娃们,别看他们年岁不大,可挺会来事呢。我们住在县城,是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他们也懂这个,逛街时从不要求购买能够燃放的炮竹和礼花,而是指着电子炮竹说:“过年了,我要放这个炮竹。”电子炮竹是不污染环境的,我也就自然买了。到了除夕夜,孙娃们等到将千元多的压岁红包拿到手后,便时不时地放上一阵子电子炮竹,欢喜得“哈哈”大笑,满满的幸福。孙娃们对电视上的春晚节目没有多大兴趣,老是喜欢要去大人的智能手机,抱在胸前埋头玩游戏、看视频。不过,倒是没有忘掉主要任务,时不时地开启电子炮竹的开关,“啪啦啪啦”的喜气洋洋……


上一篇: 湘西的年味
下一篇: 亲情,永远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