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湘西的年味

湘西的年味

发布时间:2024/2/15  | 来源:石 少 华

  我生长在湘西一个只有几千户人家的小县城,过年的习俗在我小时候是很讲究的。进入腊月,不时听到猪宰杀时嗷嗷的叫声,过年的序幕就此开场。杀年猪是要选日子的,乱杀年猪就有可能不利顺。这天,主家会邀请亲戚、邻居一起来吃顿杀猪饭。走时每户还带块肉。

  留足过年用的鲜肉后,其余的会配上食盐、香料,腌入缸中,熏制腊肉。到了腊月二十五的时候,家乡人开始手工做豆腐,并从中挑选一些,和腊肉一起熏制成可口的豆腐干。

  传说二十六这一天,灶神要去向玉帝报告今年的情况,为了表示这一年很勤劳,这天每家都会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家乡时我尚小,前几项事我只是看到,许多事做不来,但打糯米糍粑却是亲身参与的。糍粑、腊肉和豆腐干是湘西的传统美食。每逢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糍粑。打糍粑的这家很热闹,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汉子两人对站,先鼓捣后打。汉子们的吆喝声和孩子们的追逐声,还有手粘蜂蜡或茶油搓坨的妇女的欢笑声交织着飘出院外,隔十里八里远都能听见。当不见一粒碎米的糯米团打碎捏坨的时候,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出卖了他们。妇女们心领神会,揪下一坨糯米坨给那些早就咽着口水的孩子尝鲜。孩子们吃饱了,爬上倒扣压在另一张八仙桌的桌子上面欢呼着去踩、去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齐展明亮的小月亮。

  大年三十祭去世的先祖和亲人的习俗,在家乡非常普遍。这天会在堂屋,给神龛的祖宗牌位烧香、敬奉酒肉。吃过团圆饭后,大家出门遇到的大都是去“送饭”或“送饭”回来的人。所谓“送饭”就是年三十之后的后面几天带着酒肉、香纸去故人的墓地上去祭。家乡人相信,只要把去世的先祖和亲人祭得好,就会福佑子孙后代幸福安康。

  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着火扯家常、吃东西,俗称“守夜”。 等到晚上十二点和初一零点交接之时,每家开始放鞭炮抢年。大家都很看重也很讲究抢年,鞭炮放早了,等于送旧年,徒劳;放迟了别人又把年先抢去了,所以一定要等到正好十二点那个时候准时放,并且鞭炮要炸得响炸得久,新的一年自然就会顺顺利利。因为同一个时点放鞭炮,这一刻全城鞭炮齐鸣、音烟缭绕、碎红遍地。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我登上县城制高点看着这似疾鼓骤鸣、如战马奋蹄、若惊雷滚滚的情景,甚是震撼。

  初一开始,忙碌了多日的节奏开始放缓。某年初一,我父亲让我去外面捡点柴回来,我看着满屋子堆砌的柴火,心生纳闷,但还是很不情愿地完成了。父亲说让我捡柴就是进财,为下一年讨个好兆头。初一后,媳妇们去娘家行亲,邻居亲戚间开始相互走动拜年。

  舞狮子龙灯、唱戏和猜灯谜把家乡过年的欢乐喜庆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我们县城只有两条主街,这样的活动往往会在十字街头展开。若遇有好几个乡的龙灯队伍进城,就会在广场各显风采,相互斗狠。我那时年纪小,只知道搞恶作剧、瞎起哄,有一次突然把龙灯队伍中扮老渔翁的白胡髯拔了下来,惹得观众一阵大笑。

  初六后,沿街店铺陆续开门纳祥,龙灯队伍上门道贺、热场。那时店铺基本都是国营的,不时兴打红包,只有鞭炮持续不断。我始终跟随队伍走,从西街到东门。过年的愉悦、欢畅一直洋溢着。


上一篇: 立春随想
下一篇: 除夕之夜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