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装聋作哑 - 李民增

装聋作哑 - 李民增

发布时间:2016/6/22  | 来源:作者投稿

本单元96户同乘两电梯上下,我搬来时间不长,大部分邻居不熟悉。一日下电梯,偶遇一单身女子,相处虽不到十秒,却让我经受了从未有过的尴尬。何哉?女子太艳之故也!形体、容貌、肤色,乃至气质,神韵,都恰到好处。让我不敢正眼相看,生怕引起她的反感,说出有伤我尊严的话来。因为根据我的生活经验,漂亮女人一般都高傲,矜持。所以我故作严肃,昂然面对墙壁,既没像以前一样,微笑着打声招呼,更没再多说一句什么,邻居嘛,有必要客气点儿。那天例外,我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装聋作哑”这个成语,一般视为贬义词,推脱或逃避之意,其实并不尽然。有时也含褒义。不该说的话不说,装聋作哑,是人格体现。在家庭中,装聋作哑,不与亲人计较,是宽容、体贴,是男子汉的风度,家庭和睦之必须。对于家人偶尔的失误或过失,装作看不见,不仅照顾对方情绪,也是爱的表现。
常见某些喜欢较真的家长,一点事就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美其名曰“持家严”,不在意对方情绪,不仅伤害了当事者,也影响了家庭的和睦。或者唯唯诺诺,维持一个虚假的稳定,毫无温馨、幸福可言。
在单位上,与同事相处,也是同理。不考虑影响,张嘴就说,伤人感情,影响团结。别人好心劝告时,还以“俺直爽,没拐弯心眼”对之,愚不可耐。明智的领导更会“装”,看到或听到部下偶尔的过失,不是立即指责,而是采取不伤对方情绪的方式委婉指出,即使批评,也避开其他人,照顾当事人的尊严。效果好,也不会造成与领导的对立情绪。
装聋作哑,有时还是一种自我保护。解放前,某村有一位财主家的老长工,又聋又哑,财主家什么事都不避他,什么活都让他做,忍辱负重多年。土改时他忽然会说话了,而且很精明,在运动中起了骨干作用。许多人感到奇怪,他才敞开心扉:“我要不装聋作哑,早就被财主害了。因为我看到了太多不该看到的事儿。”
装聋作哑,也是谈判中常用的策略。假装实力很弱小,对情况一无所知的形态,使对手戒备松懈、缓和气氛,更容易了解对方的情况。为谈判的胜利打好基础。装着不懂、不精明、吃了亏也不知道,使对手戒备松懈,伺机摸清对手的底牌。等完全掌握了对方的意图和弱点后,再展开进攻,迫使对手"缴械投降"。
聪明好,但不可炫耀。逞能不仅是不谦虚的表现,让人看不起,也容易脱离群众。一般人谁也不愿跟“小能人”打交道。人背后说谁“那人好精哩!”只有傻子才当成好话,沾沾自喜。有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杨修之死”,曾被选入高中课本。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曹操佯装梦中杀人,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揭上司的老底,能不恨他吗?还有“一盒酥”的故事,闹得曹操很没面子。特别是鸡肋的故事,他当众揭明曹操的战略意图,更犯了相处之大忌。曹操心胸狭窄,导致最终被杀,实在是咎由自取。
装与不装,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若素质好,该装自然装,不该装自然不装,不用李老师说;素质不好,说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