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走进苏里南 > 兢兢业业办教育,全心全意为华人————记苏里南中文学校

兢兢业业办教育,全心全意为华人————记苏里南中文学校

发布时间:2016/1/14  | 来源:苏华总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苏里南中文学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感召下应运而生,经过许多老一辈华人华侨的艰辛付出,终于走到了今天。时至今日,学校在逐渐发展壮大,一批批的学子走出了校门,融入了苏里南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当初白手起家,历经艰难的老一辈们已成耄耋之人。他们为华人办一个自己的学校的夙愿也得以实现。中文学校走过了将近三十个春秋,当初创立的艰辛,发展的不易,壮大的艰难,虽然已成历史,但对于华人华侨和整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为了更好的造福于华人华侨,更好的融入这个多元化的国家,同时也是为了把学校办得更加有特色,符合时代的需求, 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把握现在,着眼未来,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把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传承下去,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宏扬下去。

(一)艰难起步求生存

苏里南是南美洲的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度。当地主要的民族有印第安人、黑人、森林黑人、中国人、印度人、印尼人,民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化。这也给中文学校的兴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发展机遇。本国总人口大约五十万,其中华人大约五万,是当地主要族群之一。官方语言是荷兰文,各民族聚居的现状也给民族语言的使用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华人子女多在荷兰文和英文学校上学,主要使用荷兰文和英文,这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流失的威胁。学校很多,但惟独缺少一所正规的中文学校,让华人后裔接受正规的华文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老一辈华人中的有识之士特立独行,果断地决定兴办一所华人自己的学校。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年创办中文学校的老一辈也大多健在,成为了重要的见证人。

苏里南中文学校创办于一九八六年,原名为广义堂中文学校,原址位于现在的广义堂大楼内。

一九八九年,中文学校创办人之一的曾官金提议将其更名为苏里南中文学校,简称中文学校。

一九八六年四月,陈干仲先生投稿《洵南日报》,提议广义堂、中华会馆和华侨商会联合办一所中文学校。陈先生的倡议对中文学校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九八六年春节理事会改选,广义堂堂长黄运金先生提出建议,广义堂、中华会馆、华侨商会联合办一所中文学校。

曾官金先生,中文学校创办人之一,主动捐款五万苏盾(约合一万五千美元)资助建立中文学校。中华会馆职员曾玉荣和蔡仕坚先生合捐五万苏盾(约合一万五千美元)资助中文学校。

一九八六年七月,广义堂理事会召开了一次有关创办中文学校的会议。经过反复商议,最终获得一致通过:广义堂与苏里南全体华人华侨联合创办一所中文学校。经过两次理事会的磋商,针对办学方面的具体事宜做出了如下决议:

1、广义堂理事会即为中文学校筹备委员会;

2、中文学校命名为“广义堂中文学校”;

3、中文学校办学地点设立于广义堂大楼内;

4、广义堂理事会推荐曾新岷为中文学校校长,陈干仲为教导主任;

5、广义堂财政拨款两万苏盾(约合六千美元)作为教学经费;

6、校长负责与中国驻苏里南大使馆联系学校教材;

7、确定普通话为学校课堂教学用语;

校长负责招聘专职教师。关于中文学校首批师生情况如下:首批报读中文学校的华人华侨子弟共计二百二十三人,分为七个教学班。每个星期每个班到校两天学习中文,每个下午三节课,从下午三点到六点,课间休息十五分钟。首批招聘老师有巫其光、张瑞予、何佩琼和朱小云。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和十八日,中文学校举办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简单而精炼,师生在广义堂前集体合影。

一九七九年,中文学校目前校舍“纪先楼”落成,而后出租给苏里南政府教育部。广义堂中文学校计划搬迁至“纪先楼”,但经过多番交涉,均无果而终。

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广义堂理事会与华人林亚保建筑工程公司签署了“纪先楼”扩建合同。扩建面积为两百平方米,每间教室的建筑面积为五十平方米,总造价为六十一万五千苏盾(约合十八万五千美元)。

一九九零年四月,中文学校借首届全侨文艺晚会之际,答谢广大华人华侨对中文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香港的杜天德先生、杜月芳和杜爱芳三兄妹决定将其父母在香港的部分遗产,三十万苏盾(约合九万美元)捐献给中文学校作为扩建资金。广义堂理事会决定利用结余捐款,在“纪先楼”后面修建一座带屋顶的混凝土操场,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场地。

一九九三年,经过几届老师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付出,中文学校培养出了十八名首届毕业生。学校也在达利亚剧院举办了全侨文艺晚会,即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上中文学校董事长周友仁致辞,校长发言,并向每一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二零零九年,苏里南中文学校荣获“海外华文示范学校”的称号。这次评选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在全球的海外华文学校中评选出五十五所,苏里南中文学校脱颖而出。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经过中国驻苏里南大使馆、广义堂和中国国家汉办的接洽,苏里南中文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国家公派教师,一行共四位教师。他们的到来,对苏里南的华文教育,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华人华侨子弟的成长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零一三年二月,由于第一批国家公派教师任期已满,第二批公派教师顺利抵达苏里南,一行共两位老师。他们接过了前任老师的接力棒,继续为华人华侨子弟的华文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立足自身谋发展

苏里南中文学校并不只局限于中文教育,而是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拓宽办学渠道,丰富办学内容,也更好的融入了苏里南当地的教育和社会实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长线投入,只有认清自身情况,走出符合自身情况同时也有自身特色的一条路,方能有长远发展。任何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心态,都会让其夭折。中文学校从创办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个春秋,正是稳打稳扎的心态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才让其得以延续下来。

学校现在以小学生为主体,上课时间从周一到周四下午。这很好的照顾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上午都在荷兰文学校学习荷兰文,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这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英文学校上学,这也兼顾了中文和英文的学习。中文学校现在教学班级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计十二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共计三百六十五人。在职老师共计八位,包括两名国家公派教师。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校也开设了许多其他班级。为了满足广大华人的要求,学校从周一到周四每天晚上都开设了成人学习班,现在包括三个中文学习班,一个荷兰文学习班,一个电脑学习班。五月份,学校又免费为苏里南政府官员开办了中文学习班,目前共计三个班。曾经还在周五的下午开办过绘画班。学校还开设了兴趣班,目前有舞蹈队和羽毛球队。

学校在办学思路上也花了不少功夫,建立了长效的奖励机制。在每学年期末考试后,都设立了评奖和评优名额,包括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电脑,奖金和证书。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也和家长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每学年期末,学校举办毕业典礼,同时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学校和老师有效地沟通。在平常上课期间,教师也通过电话和学生家长适时地沟通和交流。或者是在下午放学的间隙,学生家长也能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当然,教育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见成绩的工作。所以,中文学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现在也面临诸多困难。

(三)脚踏实地出成绩

苏里南中文学校历经风雨,诸多不易,却也顺利度过了难关。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磨砺甚至是挫折,并且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苏里南中文学校为其他民族学习中文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他们通过学习语言,了解了华夏文明和体验了中华文化,同时增进了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了解。在前任国家公派教师里,有一位老师为苏里南总统夫人教授中文,这在当地引起了热议。给本国外交部和司法部的官员免费开设夜校中文班,也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

(2) 为本国华裔子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基本汉语水平的人才。迄今为止,已经培养出了大约两百名毕业生,给汉语在华人华侨中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上届国会议员李嘉琳和本届国会议员张凯丽,都是一九八六年中文学校创办时入学的第一批学生,现在都已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华人代表。刚被任命为苏里南华人永久翻译官的黄若雄和周国豪,也是一九八六年入学的第一批学生。在几年前被任命为苏里南华人永久翻译官的陈家慧,也是中文学校早期的毕业生之一。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除了当地语言之外,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都是华文教育的成功典范。同时苏里南前任驻中国大使和参赞都曾在中文学校学习中文,为中苏两国的交流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 中文学校舞蹈队成为华人艺术形象大使。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尤其对于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华夏,舞蹈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中文学校舞蹈队的表演,让当地其他民族领略了中华文明特有的魅力。他们数次出席重要的场合,曾经参加本国副总统招待中国国家领导人李长春的国宴表演,参加苏里南独立文艺庆祝晚会,在中南美洲文化节表演,参加美国大使馆,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举办的文艺晚会。他们的演出,让苏里南各界都体验了中国舞蹈的独特魅力。

多方援手度时艰

中文学校现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绩,但是当初创立的艰辛和不易也众所周知。要创办学校,可以说纷繁复杂,选址修建学校,招聘老师,选购教材和日常支出,这一切都和经费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期间,苏里南中文学校得到了中国政府,国务院侨办,中国驻苏里南大使馆以及苏里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中文学校对于各界鼎力相助,表示真挚的谢意。他们分别如下:

(1)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苏里南中文学校自创办以来就得到了中国国家政府历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曾亲自到苏里南中文学校看望学校师生员工,详细了解学校的运转情况、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二零零九年,中国国务院侨办授予苏里南中文学校“海外华文示范学校”的称号。这次评选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在全球的海外华文学校中共评选出五十五所。二零一三年十月,国务院侨办裘援平博士亲自到苏里南中文学校视察,对于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关注,并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详细了解,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和重视。她代表国务院侨办捐赠中文学校两万美元,用于中文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表达了对于中文学校的密切关心和大力支持。

(2)中国驻苏里南大使馆的直接关怀,大使馆从学校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竭尽所能地给予学校帮助。积极地和国内沟通联系,为中文学校免费提供小学生和成年人中文学习教材。和国家汉办联系,从二零一零年至今,不间断地向中文学校派出公派教师,为其入境手续提供大力支持和协调,同时对老师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每届中文学校的毕业典礼,大使都带领使馆官员亲自出席,给获奖学生颁奖,给学校捐款,捐赠电脑,捐赠教材和教学用具。二零一三年八月十五日,杨子刚大使出席中文学校毕业典礼,并给学校捐赠品牌电脑和捐款。二零一四年中国春节,杨子刚大使再次看望中文学校师生,捐赠礼品和捐款,和学校校长亲切交谈,了解学校的具体发展情况,并承诺对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全力解决,对学校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和高度地重视。大使馆柴静老师也免费开办艺术班,培养学生的书画能力。正是在使馆高度重视下,中文学校才能顺利地发展至今。

(3)学校领导任劳任怨的付出,一九八六年七月,广义堂理事会决定推荐曾新岷议长为中文学校首届校长。学校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所以对于学校领导肩上的压力着实不小。事无巨细,都得亲自过问。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学生教材的选购,学生安全的负责,教学中的问题处理,都是和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从第一届校长曾新岷先生到本届校长林少波先生,他们都任劳任怨,不取分文,为学校的发展竭尽所能。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中文学校今天也才得以顺利运转。

(4) 专职老师和国家汉办公派老师的辛勤工作,中文学校的老师也是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老师们任劳任怨,辛勤而尽责地工作。他们并没有因为工资微薄而有任何怨言,相反,他们把教书育人看做是自己最光荣的使命。为人师表,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教好华人子弟,让他们掌握中文,并且学习中华文化。这其中也包括国家公派老师的努力和付出。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第一批国家公派教师受国家汉办的选拔后来到苏里南,包括岳红丽,艾冬利,赵林江和杨玉梅四位老师。他们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国度。由当初小到时差的不适应,生活习惯的差异,大到气候的迥异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到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教学直至完全融入苏里南的生活。二零一三年二月,第二批国家公派教师李旭刚和陈媛媛老师也来到了中文学校。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力争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5)广义堂: 广义堂数次召开理事会,商讨学校修建事宜。包括堂长在内的各位老前辈出钱出力,奔走相告,都是为了把学校办起来,给华人子弟提供一个接受华文教育的机会。各界爱心人士也慷慨捐款,广义堂也拨款专用于修建学校。

五)知恩图报倍感人

孩子是国家的明天,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自古以来就有“少年强则国强”的说法。中文学校把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让孩子们知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事情即使时至今日,也历历在目。同时也是给孩子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教会了他们知恩图报。

(1)兴办学校。广义堂拨款,广大华人华侨慷慨解囊,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让中文学校这颗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

(2)修建室内体育馆。为了给孩子们课间活动提供一个场地,学校决定修建一个室内体育馆。消息一出,中国大使馆首先赞助十万美金,解决了资金缺乏的燃眉之急。广大侨胞也踊跃捐款,共计十五万美金。各方的鼎力相助,才使得室内体育馆按照计划落成。

(3)生献爱心。二零零八年,中国汶川发生“512”大地震。虽然远在万里之遥,中文学校的学生却心系祖国。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地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为祖国,为亲人奉献出了自己的爱心。让大灾面前的同胞感受到了来自苏里南的温暖和祝福。这次捐款,让孩子懂得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体会到了在危难之际帮助他人的快乐。因为中文学校一路走来,也是在苏里南各界和祖国的帮助下才得以成长。

(六)着眼未来重发展

中文学校现在开设了中文课和夜校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现正努力将其办成一所正规的全日制学校。中文成为其必修课,同是也开设荷兰文授课的其他基础课程,让当地其他民族的子弟有机会从小就学习汉语。并且将学校教学程度升级为初中,并不只局限于小学。

在中国政府,国务院侨办,中国大使馆和苏里南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鼎力相助下,中文学校以后的发展必将更加顺利。在苏里南兴办华文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他不仅会造福苏里南华侨子弟,服务于苏里南当地社会发展,同时也会让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里生根和发芽,日后必将硕果累累。

(国家公派教师李旭刚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