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怀念一棵杏子树 - 张 军

2016/7/26  |  来源:作者投稿
时值盛夏,老屋门前的那些杏子树已是果实累累,挂满金黄色杏子的树枝随风摇曳。透过那片杏林,我看见了那孔窑洞,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三年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忠厚勤劳,质朴节俭。可是,父亲命运不济,英年早逝。
那是一个连续下了多日大雨的秋日的深夜,雨依旧很大,年幼的我和弟弟与父母同在灶屋里熟睡。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紧接着是父亲“哎哟”一声呻吟。等母亲闻声起来点燃煤油灯时,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原来是父亲起身点灯时被窑洞顶上掉下来的一块大土疙瘩砸倒。见父亲的头部被土疙瘩压着,怎么拉也拉不动,怎么喊也喊不应。母亲愣了一会儿,便赶紧拉起从睡梦中惊醒的我和弟弟往外跑。当我和弟弟哭叫着蜷缩在住在隔壁屋里的爷爷的怀里时,哭喊着的母亲连忙在暴雨中连滚带爬跑到塬上去叫邻居。那哭喊声在暴雨声中十分凄惨!就这样,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里,在那个老天悲泣的夜里,我可怜的父亲突然走了。临走时连件长满补丁的外衣也未来及披,连句话也未来及留下。
父亲走后,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消瘦的母亲忍受着巨大悲痛,带着我们姐弟三人艰难地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渐渐熬过了苦难的岁月。如今,我们姐弟三人都已长大成人。中年丧夫,是母亲最大的不幸。然而,母亲的刚毅与勤劳,让我们姐弟从小学会了如何踏踏实实做人,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作为长子,加之家境贫寒,父亲根本就没上几年学。他从小就与爷爷一起,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家糊口。父亲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吃苦耐劳,乐于助人,这是队里人公认的。由于表现出色,35岁时,他当上了生产队副队长。当时,队里的活既杂又多,即使社员们昼夜拼命地干,也往往难以填饱肚子。作为队干部,父亲不仅要带头大干,而且要常常带领社员们夜战。有时,晚上社员们放工回家了,他还得和其他干部一起开会。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在他心里,生产队的地必须得种好,全队老少才有饭吃,娃娃们才有学上。父亲是个肯学习的人,他不仅精通庄稼的播种与收割等农事,而且还学会了开拖拉机。队里大多数人都非常敬重他。
父亲的一生如同一颗弯弯曲曲的杏子树,虽然在根深叶茂、果实累累的时候,被狂风暴雨残忍地折断,但是,他的根须依然深深地扎在故乡的山坡上。
父亲!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您辛辛苦苦操劳了一辈子,连张照片也未留下。时值收获的季节,咱家门前的坡上已是杏子挂满枝头,瓜果飘香。您就回来看看吧!而今,您已儿孙满堂,您应该感到欣慰,感到自豪!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您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儿女的心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儿孙们的血脉里流淌的依然是您的刚毅与倔强、质朴与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