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灯少年 - 巢志斌
|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7/1/14 |
搬家的时候不知怎的翻出了一本老相册,于是,照片上紧挨着我的这位高个儿少年立即将我拉回到少年时光。
37年前,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我才踏进中学的门槛。看到学校里真的有阿哥阿姐考上了大学,甚至远远的从内地小镇考进了北京上海的名牌大学,我和我的“恰同学少年”们便励志自己,要以那些红透整个校园整个小镇的大哥哥大姐姐为楷模,到明天也要红一把、火一把。
学校在小镇的西北,穿镇而过的黄泥河恰恰将学校与镇子隔开,我们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座大桥和一座没有栏杆的小桥,白天当然没有什么感觉,但夜晚却不一样了,再熟稔的道路也经不住黑暗的逼视啊。每天晚上我们都去学校上晚自习,女生便纷纷随身带上一把电筒,男生也在家中争吵,为向父母要到一把电筒想尽各种借口。进入农忙季节,教室里本来就昏黄昏黄的灯光,此时愈加难以保证,电压低到常常日光灯眨巴眨巴启动不了,停电更是成了家常便饭。遇上停电,有同学便捺亮电筒,就着电筒光看书学习,让没有电筒的同学羡慕得眼睛发直。可电筒光毕竟不能坚持太久,而且在那个年代,即使是看书学习用电筒作照明也未免太过奢侈。猪肉才七角三分一斤,而两节电池至少要七八角钱啊。
有一天晚上,坐在我后排的一位姓刘的同学带来了一盏自己制作的小小煤油灯,让我们大开眼界。读过冰心作品的女同学就惊呼:“小橘灯,小橘灯!”原来,刘姓同学因陋就简,利用墨水瓶作灯座兼容器,墨水瓶的盖子用烧红的小刀烫开一个口子,灯芯用牙膏皮卷紧火纸制成,上面的灯罩则是烟盒里的锡纸。嘿,小小的一个纸灯摆在课桌上,玲珑剔透,在书桌上照出一小块光亮,真的蛮适用,也很节省,它最大的好处是一点黑烟都没有,这可比家中的煤油灯还要强呢。
在刘姓同学的帮助下,几天时间,镇上的十几个男生女生一个个都有了一盏小纸灯。刘同学也是举一反三,愈做愈精良,比如牙膏皮撕开后要刮得平平整整的没有一丝皱褶,包好火纸后先用煤油浸透,再用锤子轻轻地敲密实,这样就既不费油又不产生黑烟。我们十几盏小纸灯在教室里大放光明,什么电压不足啦,什么停电啦,已经全不在话下。
老师、校长来看过之后,悄悄地在校园里议论道:“初二(1)班的这些学生,还挺会动脑筋的呵。”
N年过去,当年的同学已是天涯四方,再相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是我相信,少年时那一段漆黑的夜路上,男生女生擎着自己的小纸灯,走成一道灯光点缀的风景,绝对成为我们人生路上弥足珍贵的记忆。
37年前,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我才踏进中学的门槛。看到学校里真的有阿哥阿姐考上了大学,甚至远远的从内地小镇考进了北京上海的名牌大学,我和我的“恰同学少年”们便励志自己,要以那些红透整个校园整个小镇的大哥哥大姐姐为楷模,到明天也要红一把、火一把。
学校在小镇的西北,穿镇而过的黄泥河恰恰将学校与镇子隔开,我们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座大桥和一座没有栏杆的小桥,白天当然没有什么感觉,但夜晚却不一样了,再熟稔的道路也经不住黑暗的逼视啊。每天晚上我们都去学校上晚自习,女生便纷纷随身带上一把电筒,男生也在家中争吵,为向父母要到一把电筒想尽各种借口。进入农忙季节,教室里本来就昏黄昏黄的灯光,此时愈加难以保证,电压低到常常日光灯眨巴眨巴启动不了,停电更是成了家常便饭。遇上停电,有同学便捺亮电筒,就着电筒光看书学习,让没有电筒的同学羡慕得眼睛发直。可电筒光毕竟不能坚持太久,而且在那个年代,即使是看书学习用电筒作照明也未免太过奢侈。猪肉才七角三分一斤,而两节电池至少要七八角钱啊。
有一天晚上,坐在我后排的一位姓刘的同学带来了一盏自己制作的小小煤油灯,让我们大开眼界。读过冰心作品的女同学就惊呼:“小橘灯,小橘灯!”原来,刘姓同学因陋就简,利用墨水瓶作灯座兼容器,墨水瓶的盖子用烧红的小刀烫开一个口子,灯芯用牙膏皮卷紧火纸制成,上面的灯罩则是烟盒里的锡纸。嘿,小小的一个纸灯摆在课桌上,玲珑剔透,在书桌上照出一小块光亮,真的蛮适用,也很节省,它最大的好处是一点黑烟都没有,这可比家中的煤油灯还要强呢。
在刘姓同学的帮助下,几天时间,镇上的十几个男生女生一个个都有了一盏小纸灯。刘同学也是举一反三,愈做愈精良,比如牙膏皮撕开后要刮得平平整整的没有一丝皱褶,包好火纸后先用煤油浸透,再用锤子轻轻地敲密实,这样就既不费油又不产生黑烟。我们十几盏小纸灯在教室里大放光明,什么电压不足啦,什么停电啦,已经全不在话下。
老师、校长来看过之后,悄悄地在校园里议论道:“初二(1)班的这些学生,还挺会动脑筋的呵。”
N年过去,当年的同学已是天涯四方,再相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是我相信,少年时那一段漆黑的夜路上,男生女生擎着自己的小纸灯,走成一道灯光点缀的风景,绝对成为我们人生路上弥足珍贵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