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传承孝老好家风

传承孝老好家风

发布时间:2023/12/14  | 来源:邓 训 晶

  “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不乏敬老孝老之人。我还很小,就听妈妈讲《陆绩怀橘》的故事。那是三国时期,陆绩到袁术家做客,袁术命人拿蜜橘招待他,但他没有吃,而是悄悄地把橘子藏在怀里。之后他向袁术告辞叩头时,蜜橘滚了出来。袁术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几个回家吃?”陆绩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回家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吃惊,心想一个6岁孩童便懂得自我克制,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不由感叹:“小陆郎有这样的品质,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袁术的预见是对的,陆绩后来对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妈妈讲这样的故事,就是教育我们要敬老孝老,而妈妈就是以身作则的好榜样。她对她所有的长辈都很孝顺,常常嘘寒问暖。我的外婆在妈妈4岁时就去世了,外公养不活5个孩子,妈妈的幺叔帮着外公抚养他们几子妹,妈妈后来把她的幺叔当父亲一般爱戴和孝顺。

  从我懂事起,就知道逢年过节,妈妈是必去看望幺外公的。幺外公到我们家来,父母更是热情迎接,细心照顾。每天早上,幺外公起床,妈妈马上端来簌口水和洗脸水,待洗漱后,父亲会端一碗荷包蛋,请幺外公吃。那时我们家还过得很艰难,我们一年到头难得见到一个鸡蛋。但只要幺外公来了,必定会有荷包蛋给他老人家吃。妈妈平时节约一点钱,会给幺外公买好吃的。后来我们工作了,每个月都要给妈妈生活费,妈妈就更加孝敬幺外公了。

  从小耳濡目染父母敬重长辈,我们几子妹对父母也很有孝心。上世纪7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不久的姐姐,就把妈妈和小弟接到北京游玩。那时很少有人去过北京,街坊们都夸妈妈有福气。妈妈是我们小镇上第一个有电视机的人,那是我们几子妹给父母买的,小院里十来家人都到我们家来看电视。妈妈早早就把板凳放好,每晚凳子上,床边都坐满了人,看完走了,妈妈还要收拾一阵,但妈妈很高兴,总是乐呵呵地邀请大家来看。

  自从我们工作后,除了每个月雷打不动的生活费外,还会跟父母买这买那。父母穿得很体面,好衣料比我们先穿,有好吃的东西总是先给父母品尝。星期天,要回去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我们几子妹对父母的孝顺,在小镇上是出了名的。街坊们说起谁有福气,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我父母最有福气,几个孩子都知道爱父母,是小镇上最有孝心的儿女。

  父亲去世后,妈妈长住大妹妹家。我们两家相距二十多分钟的路程,如果妹妹有事,妈妈就来我家住一段时间。只要妈妈愿意,在成都的姐姐和弟弟,就接妈妈到成都小住。每个周末,弟弟会开车带妈妈、姐姐、姐夫去成都周边玩,去看美景吃美食。在宝鸡的小妹也常回家陪妈妈,小妹夫开车,带着妈妈玩遍我们周边的市县镇。每当看见我们几子妹围在她身边,妈妈就特别开心。

  这份孝心也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五子妹的孩子个个都有孝心,对父母和长辈都很孝顺。一年四季妈妈都会收到孙辈们孝敬她的美食,适合她吃穿用的东西,孙辈们看见了都会买回来孝敬老外婆老奶奶。

  已经95岁的妈妈,每天打麻将、看微信、刷抖音,玩得不亦乐乎。我们精心照顾着妈妈,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看到我们的孝心,妈妈很欣慰很自豪。她是值得自豪的,是她的一言一行教育了我们,才让我们有了行孝之心。百善孝为先,我们将把孝心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