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留余者有余》

《留余者有余》

发布时间:2023/8/3  | 来源:何昊

  如何让一个家庭兴旺不衰,如何让一个人成就事业,如何让一份真情保持长久,如何让一种美丽更有韵味。“留”与“流”恐怕不仅仅只在发音上相同,更在人生的智慧中相通。只有做到“长留”才能收获“长流”,一个人多在“留”字上下功夫,定能“留”出幸福的人生。

  家要留余。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当中,有这样一个造型独特的《四留铭》匾:“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康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兴盛十二代400余年,有其独特的财富传承之道,同时注重教育,注重文化,注重留余,是其家族精神的支撑,它时刻提醒着康家人,留余方能长久。《菜根潭》里说:“得意早回头,拂心莫停手”,“路留一步,味减三分。”最好的人生,大概如此。

  人要留德。《尚书》说: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助学兴教历来是千古留德之事。香港的邵逸夫在内地先后捐建了6000多个教育支援项目,仅 “逸夫楼”就有 3万多座。德国著名的艺术家彼得拉克说: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修身立德,个人必生之追求。

  口要留情。人要有口德,就是彼此尊重,给别人期待和祝愿,希望别人好,不诅咒别人,也是保护自己。鲁迅在《立论》中讲过一个故事: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于是他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于是他收到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于是他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话要讲时间、地点、场合、情境。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钉到别人心口的钉子,你再怎么道歉,再怎么重新取出,都会留下伤痕。多说善言,谨慎说话,不图一时之快,考虑他人感受, 给世间以真情,给他人以柔情,给朋友以暖情,才是说话之术。

  美要留白。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留白处可以想象为天空、云朵、大海、积雪,无限遐思,意蕴深长。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意境之美的体现。齐白石老人的虾,淡淡水墨,大片空白,神韵皆出。敦煌的飞天,飘逸的舞姿、曼妙的裙带,想象更增添了无限的美感。苏州园林中,一处水榭,一座亭台,一扇花窗,一条回廊,处处留白,仿佛一阙宋词,一首唐诗,诗情和画意痴痴缠绕,移步换景,人如行走春夏秋冬间,有清风明月相伴。艺术要留白,人生也要留白,不要太满。生活里有一种美叫:“花看半开,酒喝微醉”;十二节气中有“小满”,但没有大满,“小满”即是圆满。

  其实,我们从人生的开始,穷其一生,都是在向往生命的高点,都是在追逐梦想的悠远,但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规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喜极而泣,乐极生悲……“留余”是一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不偏不倚的“平衡”才能持久,所以它最能阐释中华传统文化里“中庸”的思想内涵,也是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我的小姨的厨艺非常好,在老家那一块是出了名的。虽然她没有正式从师学过厨艺,但确实炒得一手好菜,咸淡适当,色香味俱佳。很多人都好奇她这好手艺的诀窍,终于有一次我看她炒菜,发现她总是分两三次放盐,就不禁问:“小姨!你这么好的手艺,还不能一次就拿捏到位吗”她却笑了,说:“哪里!做菜最重要的就是先把咸淡控制好,个人的口味不尽相同,大凡厨艺好的女人调味的时候都会懂得留有余地,做菜时,要先少放盐,因为如果淡了,还有补救;如果味道咸了,可就难以妙手回春喽!

  记得当年有一次我找工作的时候,在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公司应聘。那个公司和那个岗位是我心仪已久的。在经过几轮激烈角逐,在我以为稳操胜券时,人事部经理却对我说:“虽然你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秀,但我还是决定要选择另外一个人,虽然他可能能力不如你。当然,这不是受到什么别的因素左右而是我个人的决定!请问你是否介意!”说实话,当时听他说完这番话的时候,我心里是极度的失落甚至于有点恼怒了。但仔细想想,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回答到:“既然你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想肯定有你的理由,也许他有不为人知的优势,可以帮助公司或者你能完成我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我表示理解!不过我还是把简历和联系方式留下,以后如果有适合我的岗位,我还是挺乐意加入这个团队!”听完这番话,那个经理似乎有点惊讶,眼角边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到的喜悦。

  不到一个月后,公司某个部门有个主管的空缺,他第一时间就通知了我且录用了我,我后来跟他笑谈问原因,他说:“你是一个懂得留有余地的人,这不但显现出对公司的忠诚,也显出做人的修养,从这一点上讲,我没有理由再拒绝

  是啊,留有余地,既是简单的道理,又是艺术的奥妙。大到治国理政方略,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何尝不是同一个道理呢?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人也是在不断改变。客家也有句老俗话:“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任何人不能因一言不合,一事不遂便恼羞成怒,翻脸绝交,等到日后体味过来,想去重新缓和,却无奈彼时伤得太重,再也拾不回,而留下人生遗憾。不留有余地是无法进退自如,留有余地,就是可以收放从容的处世艺术,是人生进退的哲学,不留有余地,就好似是一盘下棋的僵局,即使没输,也走向了穷途末路。

  然而,留有余地随着人类的进步,似乎正在悄然消逝。在人类渐渐抛弃“留有余地”之时,世界正在给人们警告,冰川融化、大气污染,许多动物濒临灭绝,对大自然近于压榨的索取,最终引来了大自然对人类资源与健康的威胁,促使人们忆起古老的智慧,使可持续发展获得新生。而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打击惨重,如今利益争端、民族矛盾的战乱仍不断,对人民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这无不警示着人们互不相让的浮躁是时候该为留有余地的宽容让路了。在导回“留有余地”的道路上,我们对内要行“中庸之道”,多留余地,寻求心灵的和谐;对外则多几分宽容,不计较眼前小利,以发展为贵。而对于社会来说,削弱一切以利为目的浮躁价值观,给发展留下喘息的余地刻不容缓,这正是消除激烈冲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留有余地,是时候回到人类所奉行的准则之宝座上来了。

  佛说: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遗憾就是留白,没有遗憾的世界,给你多少幸福和圆满,你也会感受不到。所以万事留余,不是优柔和怯懦,“留”得一份自信,“余”得一份洒脱。这不只是一种生存技巧,更是一种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