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荷香禅韵洗尘心

荷香禅韵洗尘心

发布时间:2022/7/26  | 来源:梁征

荷香禅韵洗尘心
  -- 夏游重庆华岩寺
  七月初的重庆烈日高照,骄阳如火。我来到了位于九龙坡区华岩新城的一座古老的寺院,为巴渝古刹,西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华岩寺。华岩寺最初的建造年代已无史可考,相传始建于唐宋,培修扩建于明清,香火绵延,名闻遐迩,有“巴山灵境韵物华”之美誉。
  当我来到北大门后,迎面矗立着一座仿古亭阁式石牌坊,三门六柱,飞檐翘角,横梁上镌刻“巴山灵境”方正大字。虽然还未踏入佛门,但我已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香火气息。牌坊后的广场上,一大片荷叶和点缀在荷叶间的荷花迎风摇曳,看着绿叶和红花,闻着清香,令人陡然间有了一份夏日的清爽。
  穿过荷丛,踏上石阶,便是两层三门、红墙灰瓦的寺门。红色的高墙将整个华岩寺围起来,与墙外的市井喧嚣隔离。进门洞,前方又是一大片莲叶和荷花。
  蓝天白云下,金光闪烁处,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金身圣像出现在我面前,一脸慈悲,双目俯视,给人一种威严。金佛四围的外墙上是汉白玉雕刻的佛祖出生、成佛、布道直至圆寂的生平故事。金佛身后,立着6根经柱,镌刻着《金刚经》。广场上,有供奉金佛的香炉、烛台。广场两侧挂满了寄托祝福的红色绸带。善男信女们正在为佛供香,祈祷。
  从金佛右侧穿过一片绿荫,走过七佛塔、功德林、弘法楼,便到了接引殿。这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寺院,是中国最大的接引殿。进殿门,踏上石拱桥,是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三间四柱三楼,浮雕镂刻极为精湛,佛教人物栩栩如生。走进殿堂深处的三圣殿,上位供奉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寺庙整体分大寺和小寺。走出接引殿,往右不远处,就来到了大寺。大寺门口设四柱三门三楼牌坊,上刻赵朴老手书“华岩寺”三字。
  大寺为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内香烟袅袅、梵音绵绵。大雄宝殿内十六尊者木浮雕,为各寺院所少见。寺内还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铜、玉、石、木、泥雕像多尊及大金塔模型等。在红墙的尽头,也是坡道的转弯处,有一念经房,僧人居士一丝不苟地敲着木鱼、念着经文,丝丝檀香中弥漫着宁静而慈悲的味道。
  从大寺出来,跨过华岩桥,穿过“洞天福地”牌坊,到了小寺。小寺与大寺隔湖相望,是华岩寺的祖寺,因依山而建,岩下古洞天成,所以又称华岩洞。过前殿,见到嵌入到巨大石崖下的大雄宝殿,飞檐如燕尾,与石崖上的老藤缠在一起。殿内右侧,有一古洞,洞内有一尊长约3米的石刻彩绘释迦涅槃卧像,慈目半合,神态安详,仿佛在向弟子们作最后的告别。
  出大殿,沿着崖坡往上走,幽幽石洞里佛灯长明,半崖上刻于清同治年间的“有龙则灵”四个大字苍劲雄浑,历经风霜雨雪而不挫其势。路边的荷花在烈日下生机盎然、清香四溢,偶尔飞来的蜻蜓和蜜蜂,在荷丛中留下妍丽的身姿。
  一路走来,静听蝉鸣。驻足伫立间或者坐在空无一人的树荫下,喝一杯清茶,荷香禅韵沁人肺腑,洗尘心,得清静。看着那些来了又走的善男信女,炎夏带来的焦躁渐行渐远,这真是一段惬意的好时光。
  

      做核酸
  

        入夜
  小区的广播在播报
  请大家到一楼凉亭做核酸


  不一会儿
  凉亭附近排起了长队
  志愿者的红袖章
  拿着手机
  微信扫瞄着每个等待者的健康码
  坐下
  张口


  记不清这次第几次了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摘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