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引路人——文/蔡永平
发布时间:2021/8/10 | 来源:作者投稿 |
我喜爱读书,这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是父亲熏陶和影响的。
父亲小时念过私塾,进过学堂。但命运多舛,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字的父亲,一直在村上小煤窑,从事“两层石板夹一层肉”的窑匠行业。白天,父亲拼死累活背煤。夜晚,父亲不顾疲累看书。
一张小炕桌,一盏小油灯,我、父亲、母亲三足鼎立,各据一方,我伏桌写作业,母亲纳鞋,父亲看书。油灯跳跃,“哧啦”燎着父亲头发,“啪啪”父亲慌忙扑打额头,毛发的糊味在屋中弥漫。母亲嗔骂:“看吧,钻到书里去。”父亲咧开嘴笑笑,又低下头看书。读到入迷处,父亲有时呵呵笑,有时眼角湿润,有时长吁短叹……
母亲催促好几次:“灯没油了,早点睡吧。”父亲叹口气,恋恋不舍地合上书。躺在热腾腾的火炕上,父亲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春秋、三国、聊斋,山风“簌簌”吹打窗纸,黑魆魆的院中“噼啪”乱响,似故事中的鬼怪显灵,我吓得尖叫,拉过被子蒙住头,父亲得意地呵呵笑。那时,小小的心儿认定书是世上最奇妙的东西。
父母生养我们弟兄三,大哥在县城读高中,二哥在镇上读初中,我在村小读小学。三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就是三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父母肩上。开学那几天,家里沉闷压抑,父母满脸愁苦,我们眼神担忧。不善言辞的父亲一次次走进邻居的门、村里人的门、亲戚的门,父亲陪着笑,涎着脸,说着乞求的话。
那几年,父亲借遍了能借的人,求尽了能求的人,父亲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有人劝父亲:“这么难,还供啥书呀,让孩子早回家种地吧。”父亲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就是吃糠咽菜、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父亲对我们说:“书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读书会让你终生受益。”知晓上学的艰难,我们听父亲的话,读书勤奋刻苦。
父亲一生节俭,不沾烟酒,这在山里男人中是罕见的。但父亲在有关书的花费上却慷慨大方。家中做家俱,父亲让木匠做了一张书柜,上面是三层书架,下面是写字桌,这是村里第一张书柜。村人来参观,啧啧咂嘴:“就是读书人呀,讲究!”书柜伴我们抄写,伴我们诵读,成为成长岁月中最美好的记忆。
父亲每月去县城,给大哥送钱、送吃的。他舍不得花钱吃饭,舍不得花钱住店,饿着肚子在候车室爬一晚。父亲回来,不会给我们带食物和玩具,一定会带几本连环画和书籍。母亲埋怨父亲太迂,父亲搔着头,笑眯眯地说:“书是宝物,能解饥解累呢!”
父亲脾气温和,很少对我们发脾气,但我们损坏了书,父亲黑了脸,瞪圆眼,大声喝斥我们。我们要买书、订阅书刊,父亲毫不犹豫掏钱。家徒四壁,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是书。一本本书,被父亲包上书皮,整齐地排在书柜上,照亮简陋的家。这些书,现在静静地摆在我书架上,抚摸那泛黄的纸页,我似乎感受到父亲的温度。
在父亲的引领下,我们弟兄三发奋读书,走出了大山,有了自己的事业。父亲离我而去已二十余年,可父亲留给我的财富,使我受益无穷,我深深感谢缅怀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