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一去经年——文/寒星
发布时间:2021/3/1 | 来源:作者投稿 |
年货还没吃够,亲戚还没走完,心里话才开个头……年,就过完了;人,就离去了。
这就是朱自清说得《匆匆》吧!“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何止“去来的中间”——去和来的本身,也和年一样,匆匆太匆匆。
通往家的路,是匆匆的。年站在家的站台上,爹娘一样招手,孩娃一样微笑。归家的心似箭,轻易就把粉饰的坚强射穿。我们现出原形,变回儿女和父母。为一张回家的车票,争分夺秒;为一份年的念想,不辞劳苦。时间飞逝的那样快,快过客车、高铁和飞机。
当望眼和归心回到身体,也到家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年的拼图也完成了。
有父母的地方,才有家;有家的地方,才有年。匆匆的,年来了。匆匆的,我们也跟着年忙了。蒸炸烹煮,走亲访友,一个模块都不能少,一个仪式都不能漏。吃喝玩乐,拜年祭祖,一个程序都不能缺,一个形式都不能丢。岁岁年年,人或许不同,但年的仪式相同。
年夜饭一定要吃,而且要吃饺子。过年了,谁找谁妈。速冻饺子?爱哪去哪!包饺子要全家总动员。儿剁馅,女和面,娘擀皮,爹烧锅。饺子里要放上硬币,吃到来年会走大运。除夕夜,个个肚子都撑得滚圆,个个都把“大运”咬得咯嘣脆响。
除夕的故事,是守岁的甜点,一定要给孩娃讲一遍:夕呐,是小怪兽。年三十,就出来捣乱,抢东西。年呐,是老神仙,打跑了夕。所以,年三十叫除夕。年虽英武,却怕岁这个小妖精。因此,除夕夜要守岁,年就能平安过夜了。所以,年初一叫过年……
孩娃叽叽喳喳,听进去的很少。但不要紧,还有一辈子的时间慢慢地讲,就像我们小时候,老人对我们讲一样。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年的含义,把血脉里的年,传承下去。
年初一要拜年。时间南来北往,人世长尊卑幼,新年第一天,都要捋一捋。放响鞭炮,打开门。先给天地、灶神上柱香。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感恩和希冀。然后,带孩娃去给地里的先祖拜年。那些冢,都有名字和故事,孩娃都要牢记于心,将来说给自己的娃听。
冥钱、烟花和酒菜,人间的仪式一样也不能缺。他们是不在了,但血脉还流淌着。
压岁钱的故事,是拜年的糕点,也要讲给孩娃听。虽然他们只关心钱,当有一天,他们不要压岁钱了,也就长大了,理解了年的所有故事。这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从小妖精到老神仙,从岁到年,长大恍若一瞬间的事,衰老也恍若一瞬间的事。
守了岁,过了年,又要各奔东西。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散的年。匆匆那年,一去不返。时光流逝,没有归期;我们离去,却有归程。下一“年”,我们仍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