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秧歌灯队舞元宵——单淑芹

秧歌灯队舞元宵——单淑芹

发布时间:2021/2/25  | 来源:中华日报

 闹元宵,在我们乡下老家,更多地叫“闹秧歌”。

 老人们说,刚过了年,欢天喜地跑一跑、扭一扭、唱一唱,敲锣打鼓,热热闹闹,预示着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日子红红火火!

 在那个没有电视、手机的年代,每年的元宵节,最大的娱乐节目,就是闹秧歌。

 过了春节,村子里就开始发彩纸,大姑娘、小媳妇们,各显神通,自制花灯,自备服装,自创节目,欢天喜地,闹秧歌啦!

 姐姐和我,刚刚达到扭秧歌的年龄,兴奋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催促着母亲,早早帮着我们扎好花灯,提前在家里排练,“咚咚锵、咚咚锵……”母亲喊着鼓点,亲自给我们示范,怎样迈步,怎样手握花灯……

 好不容易等到晚上,盛装出门,花灯里面的蜡烛点起来,伴着鼓点,烛光闪闪、花枝乱颤,“火树银花不夜天”中,我们竟然激动得额头冒汗!

 那个时候,每个村子都会摆出不同的灯阵:一字长蛇阵、四门兜底阵、五谷丰登阵、八方拜年阵等。每种灯阵有各自的走法,万万不可走错了的。

 “伞头”往往是一个稍微年长的人,在前面举着花伞,引领着一支灯队,不时把玩手中的伞,旋转着抛起,又跳起来接住,每一个惊险的动作,都会迎来阵阵喝彩。

 伞头后面,是两个小伙子,红带束发,白衣绿裤,腰系红绸,有节奏地打着花鼓, “嘣、嘣、嘣嘣、嘣嘣嘣……”,鼓点整齐,英姿飒爽!让周围品头评足的人们,竖起大拇指,连声叫好。

 再往后就是姑娘媳妇们,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也是腰系红绸,踩着鼓点,扭着秧歌步,婀娜多姿!这很考验功力,既要舞姿优美,花灯里的蜡烛还要不灭、不倒。那些姑娘小媳妇们,一改往日的羞涩或泼辣,在众人瞩目中,尽显妩媚,看呆了适龄的小伙子们!打听着自己相中的姑娘,思索着找谁去提亲……

 队尾是我们这些小丫头,此时谁也顾不得淘气,手握花灯,一板一眼地扭着秧歌步。听到两旁的大爷大娘们夸奖着:又一个好秧歌苗子!心里就美得冒泡了。

 几个灯队,在各伞头带领下,时而聚集交叉,时而各自分开,鼓点、锣声忽而舒缓、忽而激烈,但是忙而不乱,整齐又壮观!舞动的,热汗直流,满面春光;围观的,手舞足蹈,喜气洋洋……鞭炮声、喝彩声层出不穷!

 那几天,只要鼓锣的声音响起来,再忙的人也会放下手里的活计,跑出门来,递烟抓糖,热情迎接。实在出不了门的,心啊,痒痒的,说不定走着路,就走成了秧歌步!

 如今,想起来便热血沸腾的,还是元宵节那灯阵舞动的酣畅!淳朴的乡人们,总在新春伊始,舞出对新年开端的希翼,跳出对美好生活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