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贵湖塘做年风俗(文/陈新平)
发布时间:2021/2/8 | 来源:作者投稿 |
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作为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凝结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和审美趣味。贵湖塘客家人自中原遂步南迁,五华至观澜的数百年间,随着地缘的变化,生活方式的习惯,融合了各地的过年风格,形成了年廿三入年关,年卅晚 团圆饭,除夕点年光,年初一 食素斋,年初二 派利市,年初三 送穷日等传统年俗。
春节,深圳当地人称作“做年”,“做年”有丰富的地方民俗涵义,既有过新年的意思,“做”又包含了在忙碌中迎接新年的意思。客家人从腊月廿四“入年卦”,开始进入长达20多天的“年卦”(年关)。从“入年卦 忙洒洒”“年廿六 爆米碌”“年廿七 置新衣”,到“年廿八 洗邋遢”“年廿九 春联年桔家家有”……年三十前,各种准备工作忙碌不停。
年三十一早家家户户贴春联,贴门神,躯赶牛鬼蛇神,大门两旁挂香茅,禄叶,大吉,意思大吉大利,吉祥安康。村里人代代喜欢蓬年过节蒸大鹅,从中午开始家家开始宰鹅,比较悠闭人员也串门走户看看谁家的鹅又肥又大,观赏人家的勤劳与喜悦的心情。贵湖塘对鹅的制作烹饪有特别的方式,蒜蓉,豆豉,南乳,五香粉等作为配料,塞人鹅肚,用竹签封住,鹅的身上再涂上配料,放入油锅煎至金黄色,再放进托盘隔水蒸约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还有鹅料的垫底,传统有放入白菜干,芋头,猪皮鳔等。年三十晚下午时候各家各户把蒸好的鹅以及拜神用品到祠堂祭拜祖先,上香,放鞭炮,祈祷祖上祥光普照,平安幸福,大年三十祭祖仪式,一年一度的祭祀感恩,让世代子孙重视和传承这种民间文化。拜了祠堂,再回家中祭拜祖宗家神,各种礼成,小孩,大人开始洗用大桔皮,香茅,禄叶煮好的大吉水,穿上新衣服,小孩在村中喜乐追逐,此时家中大人忙着准备团圆饭,各样就绪团圆饭开始,饭前先用一个新碗盛满米饭放入米缸,像征年年有余,这米饭与年初一的午餐一齐下锅煮熟,团圆饭是过年的重头戏,回家团聚永远是这一夜的主题,菜色讲究而且丰盛,让一家围坐桌上享用丰盛的晚餐,一年的丰收喜悦尽在其中。晚上在十二点前家中还要进行一次大清洁,同时备上年初一的斋菜和其它菜餚,年三十晚进入子时烧香,燃放鞭炮接年。通宵达旦开年光,持续至年初四,照亮前途,迎春迎福,年初一不扫地,不拿刀,人人说好话,互祝新年快乐,尽享节日的祥和。
年初二为“开年日”。初一是祭拜日,也是“斋日”,因此斋后年初二才做“开年”。开年饭要求丰盛讲究饭前要用三牲、茶酒祭祀天地祖先,燃放鞭炮后全家入席。饭后,出嫁女携夫婿和子女用箩格一头担饼、另一头带着活鸡、猪肉、腊鸭、腊肉、油豆腐,“转妹家”(回娘家)拜年。
拜年派利市活动从年初二持续到元宵节,其中只有初三被视为“送穷日”,不适宜上门拜年。此后,年初四“行街看戏”,年初五“迎财神”,年初七“庆人日”,都是新年的重要年俗。春节期间,舞麒麟、参拜家门也是传统风俗。
文/陈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