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事——和智楣
发布时间:2021/1/25 | 来源:中华日报 |
入冬不久,雪便远远近近如约而至。大雪封门,夜里闲在家中无事,常翻看李渔的《闲情偶寄》。
出生于明末清初经商世家的李渔,青年时在科举路上四处碰壁一无所获后,转以经商为生,足迹曾遍及大江南北,尽览九州风光。到了暮年,他将自己多年来种植花草、衣食起居、娱乐养生的生活经验,用简洁生动的文字著成一本传世佳作《闲情偶寄》。
该书享有中国自古以来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专著的美誉。作家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时说过:“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一本闲人写的闲书,能够流传至今,且经久不衰,勾起我浓厚的好奇心。于是这个冬天,因雪闲在家中的夜晚,《闲情偶寄》成了我消磨时光的枕边书。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写的都是生活闲事。全书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虽然写的都是些闲人闲事,却自始至终贯穿着李渔对生存的思考和生活的创造。
在李渔看来,理想的生活是适度的享乐,不穷奢极欲,不刻板矫情。人生享乐并非权贵富豪的专利,想要超越庸常的生活,关键是要有一颗爱美的心,要在当下去发现领略生活的美好。全书既展示出中国古人生活意识中的精神热力,也能启迪心灵,有着人生的轻喜之美,能带人们重归恬淡宁静的境界。
大雪纷飞,皑皑长夜,一盏青灯,独自阅读《闲情偶寄》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雪夜的围炉夜话,不仅其乐融融,还温暖了我的整个冬天。
现如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正一点点蚕食着人们的生命。为生计奔忙,为名利奔走,拖着疲躯,匆匆往来于霓虹灯下,面无表情地穿梭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这样的生活,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想起作家梁秋实说过的一句话:“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事实上,忙碌只是生活的其中一面。除了生存生计,除了逐名追利,生活还有江山风月,人间烟火,诗朋酒侪。只有闲下来感受这些,才能活得更像一个人。有时候,闲,是为了更好地窥见生活本真的面貌。
真正地闲下来,是能留心身边的景色,带着一天疲倦的身体,也能捋捋心情,去看看月是否圆,星光是否璀璨,找到自己的那片风月。是能广交益友,懂得倾听倾诉,懂得人情冷暖。是能忙里偷闲,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闲出风格,闲出品味,闲出境界,并从中得到乐趣。
事实上,只有把诗意安放在风月里,将性情寄托在挚友处,让生活笼罩在烟火中,才是真正的闲。
很喜欢那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个简简单单的“偷”字写尽了闲的奢侈。但正因其难得,才愈显其珍贵。要知道,人活着,从来就不是为了追逐有用之事。清醒时,做做无用之事,才能让身体和心境都闲下来,也才能做到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寻回对生活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