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匠心与传承 ------梁征

匠心与传承 ------梁征

发布时间:2021/1/22  | 来源:作者投稿

——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有感

      年末岁初,我第一次游玩了有着红墙、高檐和琉璃瓦的紫禁城后,我翻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记录片,一口气看完。城门外的我们第一次看到城门里的故事,神秘又平常,古老又鲜活。繁复的修补和整饰,这群有情怀的匠人手中塑造和传承的其实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形态。

      文物的修复,使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他们是最顶级的文物修复家,是给这个国家最顶级的文物治病的医生。一代代修复,一代代观摩,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也由此塑造。

      钟表组的王津十几岁进入故宫,从事钟表修复工作。赞叹古人钟表技艺精湛的同时,我也十分佩服王津长年累月的坚持,是他们让钟表重焕光彩。“总想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一句平淡而朴素,道出他们最朴实的心愿。

唐代三彩马的修复工作为王五胜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一点点修复,一点点上色,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亦是对文物的尊重。为了精益求精,他还去参观了许多陈列馆,使作品达到极致。他们长年累月专注于他们的修复工作,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都一丝不苟地对待。

      木雕组的屈峰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修复师,他对文物有着自己的见解:文物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文物是为了传播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还有漆器组的闵峻嵘,纺织组的陈杨,他们都有着深厚的责任感,不断的在付出。修复组的成员们苦心技艺、甘于寂寞、坚持不懈的匠心精神让我感动。

      在如今这么快速发展的节奏中,工匠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让快步走的人且行且欣赏,让一味追逐潮流的人,感悟到真正的美。或许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想留下痕迹,但在浮世之中,追求沉静才是美好的乐事。这个世界,需要匠心精神,也需要传承文化。匠人精神,择一事钟一生。我们要学会对待任何事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着急,不匆忙,静下心来,静静地感受。我们需要传承文化,做一个爱传统文化的人。那些文物一直都有鲜活的生命,它们赋予我们了解过去的方式,使我们感悟美,使我们喜爱那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