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竟然是文盲——陈长松
发布时间:2020/5/27 | 来源:作者投稿 |
母亲出生在满目疮痍的旧社会,多灾多难的生活伴随了她20多年。
母亲教育我们的话一套一套的,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听起来总是那么入耳,那么舒心。比如“人家的小孩拉一把,自己的小孩长一拃”,“抬手不打没娘子,张口别骂年老人”等等,就连伟人著作里的闪光点她也能脱口而出,像什么“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啦,不胜枚举。
母亲一生没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也没获得过任何荣誉,但她“赠人玫瑰”的点点滴滴,我却如数家珍。
记得小时候,有两位解放军同志在我们生产队帮助生产,他们吃派饭并付伙食费。轮到我们家管饭时,家里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他们,母亲就将珍藏的一点大米拿了出来,那是上边给的救济粮。母亲做了两碗米,然后在米上添点稀饭盖着,可是吃饭的时候,母亲的“雕虫小技”一下子就被他们识破了。聪明的解放军同志用勺子在锅里搅了一下,发现锅里一粒米也没有,他俩二话没说,把米倒入锅里,又搅了搅,让大家一起分享那两碗米的香。事虽小,母亲的做法却感动了两个人。
还有一次,我听母亲讲邻居曹老汉患重病住进了县医院,做手术那天需要输血,队长号召身强力壮的男劳力去验血献血,没想到母亲也步行那么远赶到了医院。看到身材瘦小又面黄肌瘦的母亲,在场的干部群众无不打心眼里感动,他们围着我母亲说:“要谁的血也不能要您的啊!您来了,心意到了就行啦!”由于大家及时相助,曹老汉转危为安又活了30多年。这件事母亲没有帮上大忙,但她做好事存善心舍己为人的品格却被村里人传为佳话。
讲起那些旧事,母亲就停不下来,她还说那天她和生产队的几个妇女去城里拉粪,借此机会去看了看她的干娘。回来时,她那位好心的干娘给母亲搲了一碗米,让她补养我刚满两岁的姐姐。巧了!紧接着生产队食堂里的米被谁偷了,干部带着民兵挨家挨户搜查,未果,却把母亲从城里带回的那一碗米搜了出来,这是有口难辩的事。在那个年代,处理这事的严厉程度自不用说,有时甚至刑讯逼供都有可能。母亲受了委屈,但没有做过的事她绝对不会妥协,更不会委曲求全。后来,有一个知情者外号叫“小钢炮”的妇女到场说出了实情,凶残的审讯才结束。然而,拨乱反正,那件动用私刑迫害无辜群众的事成了犯错干部的罪证。工作组专门找到我母亲让她提供有力的证言,母亲不仅拒绝了,还替当年的领导干部说了好话。她解释道:“他们也是一心一意为集体着想,出发点是好的,不是故意整我,事情一码归一码,我不能借机报复。”母亲还说了不能“墙倒众人推”,更不能“落井下石”的话,这些响当当的语言使我对母亲发自内心地敬佩。调查组的人也被母亲宽宏大量的表现和是非分明的态度折服了,临走时翘起大拇指留下一句肺腑之言:“嫂子,您是个好人啊!”
母亲的一言一行指引着我成长,正是因为此,年幼的我始终认为她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直到上初中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通情达理、宽厚待人还出口成章的母亲竟然是个文盲!
母亲在73岁那年走完了她坎坷而又善良的一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留下的只是简单的做人道理,还有那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