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银幕闪闪耀童年 - 朱 旭

银幕闪闪耀童年 - 朱 旭

发布时间:2016/5/25  | 来源:作者投稿

我小时候,国家还处在困难时期,在当时农村文化生活也比较匮乏,隔三岔五能看上场电影都会让我兴奋好一阵子,在精神上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就像平时吃惯了粗茶淡饭,偶尔碰上了大鱼大肉一样,要好好享受一番。           那时候,各公社都组有放映队,在各村巡回放映。放映员大都推着独轮车,上面载着放映设备和发电机,在各村之间行走。看到放映队进了大队部,我们这群孩子就一窝蜂似的围上来,把放映机和发电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仔仔细细打量个遍,一切都感到那么神秘和好奇,就连发电机里散发出的汽油味都觉得特别好闻。     
看够了这些,我们开始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村里来放映队的消息就像插上了翅膀,飞到了各家各户,整个山村一片欢腾。我们个个眉飞色舞,跑着跳着,欢呼雀跃地来到放映场地,开始抢占地盘。靠近放映机的地方可以说是最佳位置,谁都想占,为此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有时还会大打出手,平时非常要好的朋友立马变得就像仇敌一般。不过第二天俩人又无话不谈,好像昨天根本没发生什么冲突一样,又变得亲密无间起来。我们垒起长长的石台子,供家人和自己当板凳坐。这些石台子占据了大半个放映场地,就像一条条长城,显得十分壮观。         夜幕降临了,男女老少陆陆续续赶来了。放映之前,村支书坐在放映机前,手持话筒,开始讲话。在灯光的照射下,只见他红光满面,神气十足,说话带着官腔,讲的内容无非就是上级指示、村规民约、邻里关系、防火防盗之类的事情。他讲得慢条斯理,抑扬顿挫,越讲越来劲。有人实在憋不住了,禁不住对他说:“支书,您歇歇,让大家伙看电影吧。”不少人也随声附和,他这才恋恋不舍地放下话筒。       
放电影了,嘁嘁喳喳的声音戛然而止,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人们睁大了眼睛,开始全神贯注地盯住电影画面。我们正看得兴致勃勃,精彩的画面突然不见了,银幕上变成白花花的一片,电灯也霎时亮了起来。噢,该换片子了。放眼望去,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这是,人声开始鼎沸起来:有爷爷唤孙子的,有孩子喊爹娘的,有熟人打招呼的,又谈论电影内容的······各种声音掺杂在一起,汇成了欢乐的海洋。顽皮的我们有时会把手插进放映机射出的光束里摇摆着,投影便落在了银幕上,看电影的人都能看见,我们真是恣极了!           
不光在本村,就是周围几个村来了电影,我们也要成群结队去享用一番。在外村就没有本村那么幸运能占到一个较好的位置,因为吃过晚饭要“步辇”去,得花上较长的时间,好位置早让别人占去了,自己只能找一个离银幕很远的地方站着看,要是前面有个子高的挡着就更倒霉了,必须从人群的夹缝里歪着头看,看时间长了,往往会腿麻脖子酸。有时干脆到银幕的背面去看,离电影画面倒是近了,不过画面和下面的字幕却成反的了,但是我们还是看得不亦乐乎。           
那时看的电影一部分是黑白的,一部分是彩色的,大都是战斗故事片,这也是我的最爱,如《地雷战》、《地道战》、《红日》、《车轮滚滚》、《小兵张嘎》、《两个小八路》、《渡江侦察记》、《钢铁战士》、《上甘岭》等等。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一些精典的台词还烂熟于心,耳熟能详。这些英雄人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一直鞭策着我,激励着我,让我终生受用。                     
光阴荏苒,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电脑的出现,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情形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还会时常在脑海里像过电影般 ,精彩呈现,历历在目,温暖着我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