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中国胡琴音乐教育进入体系化时代

中国胡琴音乐教育进入体系化时代

来源:中华日报  | 发布时间:2025/6/18 22:42:26

    【本报驻中国首席记者吕经纬报道】  

    中国有着十分优秀的体系化基因,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社会织体就全面紧密,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工农商学兵,各级各类机构,各行各业,程序组织,井然有序。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体系化概念早已发展升维,体系化不仅是实态组织,同时也是思维创新模式,是方法论,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体系化更加多向多元广阔深入缜密。前不久,印巴空战折射出的中国装备在军事领域的体系化水准,令世人耳目一振。近日,笔者有缘见到了中国胡琴音乐教育的体系化讲座,一滴水见太阳,小提琴、钢琴曾经走过的传统音乐教育路线,新时代中国胡琴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正刷新叠代。

       六月十七日,在中国大连大学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夺良先生以学术专著《胡琴教学四步程序理论运用 》为本,用琴说话,现场互动,音乐与语言一体,呈现了生动鲜活的教学讲座现场。

       赵夺良教授认为:中国胡琴历史久远,色彩斑斓,有着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情调,是世界器乐舞台上独树一帜的弓弦类乐器。《胡琴教学四步程序理论运用》有着较完整的体系和实践性强的特质。强调现代胡琴艺术教学体系,着重科学、系统、规范和实用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存其“多元性”和“文化属性”。在成书过程中,采用了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音乐艺术科学研究方法,运用了数理统计分析的科学手段对一千两百多首音乐作品探索研究,从音乐作品的微观结构入手,开展了音乐语言“文字”研究;胡琴艺术的“腔”、“调”,以及意境美、神韵美等音乐美学问题。全书分为四章、十一节:第一章:《基本演奏技术与基础音乐知识同步学习提升》;第二章:《风格性演奏技法与民间音乐、戏曲、民俗同步学习提升》;第三章:《高难度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同步学习提升》;第四章:《作品意境创作与个人感怀同步学习提升》。胡琴教学四步程序之间,既是步进式的不断提升的阶段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教程由浅入深,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体现继承和发扬、传统和现代、中国与世界。 

       本报向来以继承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在人类文明互鉴、正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视野下,中国音乐作品、中国乐器做为文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势不可挡。赵夺良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板胡、二胡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器乐系第六任主任。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华”音乐创作奖;“优秀音乐教育奖”等多种奖项。2012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2022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主席团成员;同时,还兼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辽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一直以来,致力于中国胡琴教学与研究,创新发展了"泛音滑颤指"等演奏技法。以《雨飞舞》《关东三章》《湘西音画》《单鼓的传说》为代表的音乐创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多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文化艺术名家“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培养了多位演奏家、教授。应邀在国内、外多所音乐艺术院校和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大师班、发表学术论文。音乐足迹遍及亚、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二胡在内的中国民族乐器走向世界乐坛的进程中,相信世界上所有华媒包括本报在内的关注,都会为中华民族伟大振兴这个战略方向添砖加瓦集蓄力量。我们期待着海内外音乐人有更多的成果和交流,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作品、中国产品和中国学术成果!

(讲座现场图片:

站立者左一:

主持活动的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曲国风

左二: 现场致辞的大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杨曦帆

左三: 赵夺良教授)

1.jpg

赵夺良教授专著《胡琴教学四步程序理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