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儿时过年抓包乐----- 作者:时双庆

来源:作者投稿  |  2020/2/7

      家乡驻马店素有天中之称,每逢过年,各式各样的习俗轮番登场,办年货、写春联、蒸年馍、包饺子……在喜庆的年节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儿时抓包拜年的乐事。

  大年三十,吃完了年夜饭,大人就开始给孩子们准备第二天抓包用的布袋了。布袋有大有小,往往都是长筒子的形状,这样可以装更多好吃的东西。

  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和姐姐就得起床了。按照规矩,小孩子起床是不能叫的,所以,即使母亲走进了我的房间,她也总是说些与起床无关的怪话暗示我,我虽不情愿却也心知肚名。

  穿好了衣服,一番用心的打扮,还没等母亲打开大门,一帮孩子就在门外喊叫了。母亲开门的一瞬间,孩子们冲进来,母亲辈分高,他们有喊婶婶大娘的,也有喊奶奶和老太的,然后撑着大大小小的布袋迎着母亲等待奖赏。母亲乐得听,哎哎地应着,这大年初一的礼数不能忘了,母亲把那些糖块、瓜子,还有好吃的米花一股脑地全拿出来,挨个儿装进他们的布袋,最小的孩子还会受到特别对待——衣服口袋里也塞得满满的。

  看到收获颇丰,孩子们不会在我家逗留太久,听到隔壁邻居的鞭炮响了,得到好处的他们风一般地跑出我家的院子,风风火火地赶往下一家抓包拜年。我和姐姐也会拿着自己的布袋,疯着闹着,从一家院子跑向另一家院子,乐此不疲。跑在最前面的孩子总会得到主人家的一番夸奖,落在了后面或者摔了跤的孩子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然后,破泣为笑,因为大人们都很慷慨,这一年的好景致也就在抓包的乐事里展开了。遇到同族的伯伯叔叔们,孩子们还会得到几毛到一元不等的压岁钱,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一个上午过去了,当我们把村子窜遍的时候,布袋里的好吃的也就装满了。

  我和姐姐带着喜悦和兴奋满载而归。母亲把我们抓来的这些“包”进行简单的分类,再拿出一部分瓜子和糖块装在盘子里,以备着招待客人。姐姐总是炫耀她抓的包多,我却只能炫耀我抓的包好,我的糖比她的甜。

  如今,每逢过年回老家,再也见不到孩子们抓包了,家里的好吃的根本吃不完,没有孩子再去羡慕别人家的美味。不过,当他们抱着玩具拿着红包微笑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这年的味道也在变,然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孩子们依然喜欢过年,一年又一年,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迎接新年,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