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在湘北农村生活的我,每年的春节到来后,经常听长辈们说着一句俗话,那就是:“初一不出门,破五不回家”。这句俗话的来历和神秘的禁忌原因,诸位想了解一下的话,只要打开百度一查就十分清楚。
不过,每个地方初一不出门的风俗与禁忌虽然与网上说的情况大致相同,但有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就拿我家乡的湘北农村来说,儿时,每逢正月初一,父母都要办好一桌年饭,除抽好筷子,盛好饭,叫我们兄弟上桌一饱口福外,他们还在我们兄弟吃饭的过程中,边给我们夹菜边给我们续饭,生怕我们兄弟一时不小心,弄掉了筷子,打破了碗,给新的一年里带来不吉祥。
那时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正月初一,父母都不准我们兄弟用水洗澡洗衣,而是在每年除夕的晚上,他们都会烧好热水,提前叫我们兄弟把澡洗了,并在当晚帮我们把换下的衣服给洗了。父母这样做,就是按照老规矩办:初一这天,家里的水缸里灌满水,灶屋的柴围里添满柴,不用水洗澡,免得把一家人新一年的财富冲洗掉。
在我老家的农村,每年正月初一这天,还除了一家人不准吵架相骂与讲“鬼”字“死"字之类一些不吉利的话外,还不准一家人在这天将扔下的垃圾扫出去,非得等到正月初三过后,才能把家里这几天留下的垃圾扫出去。很明显,我家乡农村的这一风俗,其愿望是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不但不舍财,还要招财进宝。
当然,在每年正月初一的这天,一家人守在家里不出门,主要是缘于民间给这天留下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我家乡的老百姓普遍认为,初一和十五这两天,是敬庙烧香的日子,不但民间阴气重,而且月相呈现两个极端,人的血液循环和精神活动与其他的日子有一定区别,他们担心车祸、事故比其他日子要发生得多些。因之,大家都不犯禁忌,在家不出门,图个吉祥与安好。
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改革的深化与社会的进步,每到正月初一这天的情况就不同了,市场上依然能看见有摆摊的人群,街道依然穿梭着出租的士,茶座上依然有洽谈项目和业务的老板与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