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年亲,报母恩,女儿拜望老娘亲。”在我们家乡,每逢春节过后,无论千山万水,作女儿的都要携家带口的一起回门看我父母双亲,并为二老送上一份新年礼物。这是所有出嫁的闺女,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回娘家。
我小时候,每当春节过后,母亲便精心准备了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我和弟弟看望外公外婆,肉馅包子和油炸果子是万不能少的物什——这是姥姥的最爱。
母亲常常讲,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姥姥省吃俭用拉扯一家人不容易,“如今生活好转了,做女儿的理应置办些好吃的回报她老人家”。姥姥总是倍加珍惜这些礼物,甚至放了很久还不舍得食用。毕竟,对于姥姥那一辈人来说,在“吃”的方面总持有一种特殊的敬畏之情。
其实彼时,我们家的生活也仅是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度日。因此,母亲会在年关之际,私下接些零活补贴家用。母亲承接的零活是为食品厂做包装袋,制作一个袋子能赚5分钱。为了多挣些劳务费,母亲常常忙活到深夜。那时,我好期盼听到母亲深夜哼起的曲子,因为那悦耳的曲子,预示着她已经完成了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标,接下来就不用再熬夜赶工了。她会从这一笔酬劳中取出一部分,买回肉馅和果坯子,再加工成礼物以备走年亲用。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油然产生一种少女状的假想:等我成人了,出嫁了,一定要在走年亲时,为她置办些上好的礼物,回报她对我的养育之恩。
又是一个年来到,又到了走年亲的时节,日子越过越好的母亲家里的壁橱早已满满当当,我却开始为怎样“走年亲”而绞尽脑汁。
后来,我托朋友在国外捎回几盒高档美食,并将这份“大礼”捧到了母亲面前。母亲正身系围裙在厨房忙着炸她的藕合和丸子,看到我的礼物,她羞涩地笑笑:“你这孩子,花这冤枉钱干啥?我多大年纪啦,不欠这一口,赶紧拿去给孩子们吃吧!”边说边打开礼盒,将一块块珍馐美馔分到孩子们手中。我鼻子一酸,眼泪流下来的时候,却听到身后传来女儿和母亲的对话:“姥姥,你的妈妈呢?”
“在天堂!”
“天堂美吗?”
“美,那里什么都有。”
“姥姥,那你还用送她礼物吗?”
“送,当然要送……”
锅里的炸货正在“滋滋”作响,母亲用筷子捞起一根油条放在灶台上,这是她送给她的母亲和各祖辈先人的礼物。
阳光透过窗子洒进屋内,宁静而又祥和。我忽然明白,其实在每一位女儿心中,“走年亲”是永远的心结。而在每一位母亲心中,儿女的孝心就是这个世上最贵重的礼物,儿女的幸福就是她们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