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杭州走笔 - 李民增

2016/8/4  |  来源:作者投稿
第二天去杭州,一路无话,路过太湖时,面对浩渺水面,精神为之一震。导游告诉我们,太湖水不深,只有两米,但面积大,两千二百多公里,顶四个新加坡,全国第三。 回来以后,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下,顶三个多,不到四个。也够大的。

车进杭州,导游很兴奋:“杭州到了,请大家上天堂!”我明白,大家都明白,他是借用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都很受鼓舞。

好事多磨,总是堵车。仿佛想证明,太容易得到的,便不是最好的。在焦急地等待中,导游给我们介绍杭州的情况,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知识之渊博,口才之好,令我震惊。

他特别强调:“我们杭州是最富的!我们这里是百万不算富,千万才起步!杭州是有钱人的天堂。前几天的报纸上说了,杭州房价终于突破每平米两万元大关,括号,二手房!你没见出租车都是二三十万的XXX吗?(他说了一个汽车型号,我没听清)。饭店一个小点菜工,月工资三千!因为一间60平米的住房,月租价两千七。浙江大学老师的宿舍楼每平米超过了十万!”

再往前走,发现了一个奇观:汽车为行人让道!

就在等车的时间里,导游说:“前几天发生一件事,看到路边一个人站着,司机以为他要过路,不敢走。等了一会儿,司机下车问他,你什么时候过呀?那人说,我是等人的。汽车才敢走。”

大家就笑了,有人问:“为什么呀?”

“很简单!”导游回答说,“杭州飙车案一出,政府下令,所有车辆一律为行人让路,有被投诉者,公交车罚三百,普通车罚一千!外加扣四分!”

不断堵车,我们就只好坐在车内等,导游就又给我们讲:“大家都听说过苏杭出美女,你们看,大街上有美女吗?”

“没有!”人们异口同声。

“知道为什么吗?”不等人们回答,他接着说,“杭州只有一个美女,西施,是越国送给国王夫差的。当年她一来,杭州几万宫妃反了,纷纷要看西施到底多么美。皇帝只好答应。等西施一出面,宫妃们就齐呼:‘啊呀呀!’。意思是‘太丑了!’西施一急,心口疼病犯了,低头捂住了胸口儿,等到再抬起头来,果然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简直是美若天仙!宫妃们就又一片惊呼:‘啊哟哟!’意思是‘太美了!’,从那以后,见了女人说‘啊呀呀’,就是说你长得丑;说‘啊哟哟’,就是说你漂亮哩!直到现在,仍是如此。”

人们哄堂大笑。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记住了,看到有妇女走过,即喊“啊呀呀!”,没喊过一次“啊哟哟”。

西湖进不去,只好提前在预定饭店抢饭。真的与抢饭差不多。人太多,记得老年乡村搭了场子看戏吗?一样,很挤。也不论孬好,饭一上来一扫而光,不是怕抢不到,是想吃了快走,因为身边有人等着。不过我觉得饭还是不错的。十五元的标准,八菜一汤,米饭随便吃,和聊城差不多。“不是他们贱了,是我们贵了吧?管他呢!”我想。

从饭店出来,导游说::“人太多!坐车,一个小时也不一定到,堵车。步行,也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就决定步行!因为要急于见到西湖,人们也顾不得嫌累了。

西湖我来过,景致似乎没多大变化,只是人比以前多了,岸上,船上,到处都是,几乎没立足之地。

老伴很振奋,本来是第一次来。从小就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知西湖美,心慕已久。也难为她了,古稀之年与年轻人一样,急急地到处跑,从不掉队,还常常跑到头里,别说孩子担心,一路不断给我发短信问她身体情况,我在身边也为她捏着一把汗哩!

没事儿!外甥女查过的,她的身体素质很好。这一路,她不仅不是别人的累赘,还处处关心别人,来的第一天,就把我们准备的晕车药,送给了一个晕车的妇女。人家很感激,给钱不要,总想找机会报答,回来分手时,还恋恋不舍的。车上其他人也很敬重我们,处处照顾我们,我们只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多休息一会儿,从不搞特殊,导游也很感激我们的。因为一路上,难免有人不能及时到集合地点,导游很为难。

坐在游船上,老伴一边看,一边催我拍照,还不断提醒我把相机上的绳套在手上。从湖心岛附近路过时,她还提醒一个同船的陌生人把像机带好,赢得一声感激,和周围一片赞许的目光。

远观雷峰塔时,导游讲,雷峰塔倒掉后,鲁迅写“论雷峰塔的倒掉”欢呼妇女的解放,后来政府重修,就遭到了妇女们的反对。最后还是修了,而且市政府花四百两黄金铸了尖顶,为的是造成“雷峰夕照”的效果。我想拍下来,可惜在船上,离得太远,看不清楚。用长镜头也不理想。

从西湖对面上岸进入树林,迎面看到十棵高大的树,叫不上名字。导游给我们介绍:“是松树,叫“尼克松”。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时,送给中国十棵树,周恩来总理令人种到西湖岸边,但都没活下来。资本主义的树在社会主义的土地上栽不活。一个浙江人感觉很没面子,就自己花巨资又从美国买进十棵同样的树,种在原来的地方,结果都活了,就是我们看到的。人们给它起名叫‘尼克松’。”

接下来游览花港观鱼,西湖十景之一。数不清的红鱼烂漫一片,纷纷将头探出水面与游人嬉戏,景很美,面积很大,但没什么故事可记,只有一个“牡丹亭”,据说是有点来路的,许多人在那里留影,我也照了几张,还与小导游合了一张,感谢他一路的关心呵护。

再下边是车游六合塔和钱塘江大桥;梅家坞茗茶龙井问茶;参观杭州丝绸展示购物中心等,都是推销当地特产的,不记。

住到宾馆,我们累了,洗洗休息,准备明天的行程。

年轻人不累,闲不住,也觉得来一次不容易,又乘公交车去了购物广场,第二天回来就给我说了一个笑话:一个外地来旅游的老人,也跟着逛世纪购物广场,想买点东西留作纪念。别人问:“你有钱吗?很贵的哩!”他笑笑说:“出门儿,还能不带钱吗?”知情人透露,他是带了两千多元钱,还没花一点儿。买什么呢?要双鞋吧!一问,四千零八十元。不行。那就买块手表,本地虽也能买到,这是杭州买的呀!为的是纪念。这次长了个心眼儿,直接就向营业员要最贱的。营业员说:“十八万!”他惊呆了。

营业员问:“你要不要啊?”

他一迭连声地说:“再看看,再看看!”

年轻人惟妙惟肖地模仿着老人的声音,笑得前仰后合。

那地方,是我们随便去的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