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风吹稻浪 - 徐成龙

2016/8/4  |  来源:作者投稿
我的家乡处在辽阔的江南大平原上,水稻是我家乡的主要农作物。每到水稻成熟的季节,村子的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稻田,一丘连着一丘,像整齐划一的棋盘。
每年的暑假,我都要回家乡一趟。这个时节,家乡的水稻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站在村口,放眼四望,田畈上满是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忽然,起风了,风吹稻浪,此起彼伏,金色的浪涛涌向天际,蔚为壮观,一幅壮观的乡村画卷,美妙得让人陶醉。
第二天,太阳刚探出脑袋,东方红彤彤的一片,我就早早起了床,迎着晨风,踩着朝露,悠然地向田间走去。穿行在纵横交错的阡陌里,那一垄垄的金色稻穗挨挨挤挤,饱胀得低垂下来,谷米的清香笼罩了旷野。看着,看着,心里油然生出愉悦之情。
种植水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寒冬腊月,有经验的老农就留下一块良田,作为专用育秧之地。早春季节,老农把育秧地勤耕细作一番,再把精心选好的稻种浸泡,待到稻种发芽,往空中轻轻一撒,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乖巧地扑向生命的乐土。过不了几天,秧苗悄悄地从水田里探出了小脑袋,密密麻麻,嫩嫩绿绿,宛如眉开眼笑的小精灵,开启了崭新的生命历程。
开始插秧了。老农把拔的秧苗捆扎成一束,均匀地抛撒在耕耘平整的稻田里,那些青壮年劳力摩拳擦掌,一字儿排开,开始插秧。只见个个低头弯腰,双手配合,上下飞舞,须臾间,一排排整齐而匀称的秧苗出现在眼前。那时,都是生产队集体劳动,往往要开展插秧比赛,各个小队挑选出精兵强将参加比赛,田头喊声阵阵,擂鼓助威,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眨眼功夫,平展展的水田已是绿油油的一片。这时不由得想起宋代诗人虞似良的诗作《横溪堂春晓》: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春风拂煦,成方队的绿秧苗迎风起舞,大地尽染,成了绿色浩淼的海洋,仿佛以盛大的姿态向世人展示自己蓬勃而辉煌的未来。
秧苗欣然地接受阳光和雨露的亲抚,经历分蘖、拔节、抽穗、扬花几个阶段后,不断地吸纳天地之精华,稻穗渐渐地丰腴起来。一串串稻谷渐渐饱满,沉甸甸的稻穗闪着耀眼的光芒,低着头,默默的,毫不张扬地保持着谦恭的姿势,绽放出生命中最珍贵的光华。风吹过去,稻浪开始翻滚,一波接着一波,浩浩荡荡,气势恢宏,似乎整个大地也跳起了狂欢舞。
畅游在金色的稻浪里,我欣喜不已,情不自禁停止脚步,俯身抚摸一把沉甸甸的稻谷,闻一闻浓郁的稻香,倾听稻谷发自内心的呼唤。
记得我曾参加过生产队的割稻劳动。六月里,骄阳似火,男男女女顾不得暑热,纷纷出工,走进田头,走下田埂,拿起镰刀,弯下脊背,割下一棵棵的稻子,时不时地发出唰唰的响声,犹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在田间袅袅回荡。稻粒金子般闪光,迷醉了我的双眼,也沉醉了我的心。摘一颗稻粒塞进嘴里嚼一嚼,甜津津的,满嘴生香,顿时,疲乏一扫而光。
夕阳染红了西边,大人们呼喊着收工了,金黄的稻田里,人影瞳瞳,挑的挑,抬的抬,喜笑颜开走上回家的路,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风光图。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默诵起毛主席的光辉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而今,又到了水稻丰登的日子,我又想起家乡无边无际的稻田,只要一想起滚滚翻动的金色稻浪,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流淌出一股股的暖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