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广告天地 > 《古代儿童的趣味生活》 (作者:王宽荣)

《古代儿童的趣味生活》 (作者:王宽荣)

发布时间:2018/6/2  | 来源:作者投稿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现代的孩子离不开众多玩具,智能手机,电子游戏,各种游乐场,当然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你想知道古代的儿童是怎么玩的吗?

古代的小孩也有玩具,不过那时没有电没有光,孩子玩的玩具都是手工制作的。小时候玩带声响,“拨浪鼓”、“哨子”、“竹喇叭”,都属于这一类。如果长大点,拨浪鼓显然是哄不了孩子的,这时,家长大多会给孩子买些泥塑玩具。泥塑玩具,古人称作“泥货”,人型的则叫“土偶儿”,也叫“土宜”,是中国的传统玩具。汉朝时,民间艺人就开始制作泥塑玩具出售,到唐宋时已相当普及,特别是宋朝,泥塑玩具成为民间艺人最拿手的一种作品。泥塑玩具由于色彩鲜艳、造型逼真,所以小朋友都非常喜欢。

逢年过节,家长也会送玩具给孩子图个高兴,由此还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节令玩具”。古代的节令玩具很多,如春节有“花炮”,元宵节有“花灯”,清明有“黄胖”,端午有“布老虎”,中秋有“兔儿爷”等。

当然,孩子大了,这些玩具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益智类玩具就登场了。“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图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九连环最受古代家长和孩子的青。“九连环”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环”,明朝时已是流行的益智玩具。“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它的玩法涉及数学里的图论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鲁班锁是一种立体插接玩具,是由中国古代房屋的榫卯结构转化而来的。

古代的孩子除了玩玩具,他们更多的是置身于大自然,亲近山川河流,童年趣事最多的是垂钓、牧牛、捉蝴蝶、捕知了等,这些我们可以从古诗中窥见一斑。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这首诗就描绘了小儿垂钓时的专注和可爱。大诗人隐居莆田时,闲来无事,前往农村访友,路过一条小河边时,见一个小孩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胡令能上前问路,小儿害怕应答惊跑了正在上钩的鱼儿,招手而不回答。待胡令能走近跟前,才附在其耳朵边告诉了路线。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牧竖》诗将一个放牛儿童演绎得活灵活现。他在外出游览途中,见到一个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横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短笛,碰见行人更是显得非常神气。牛耕田时,他却在溪边的田头玩耍。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诗句。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田野风光令人向往,儿童们张开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逐着蝴蝶,欢快兴奋、天真活泼,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可是已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代诗人袁枚有一次外出旅行,在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心中非常欢乐,不禁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回荡。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蝉鸣声,甚至压过了他的歌声,他心里一阵狂喜,想捕捉树上鸣蝉,他机警得立即停止唱歌,屏住呼吸,跳下牛背,蹑手蹑脚地慢慢靠近大树,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鸣蝉,突然快速出手,抓住那只忘乎所以,只顾鸣叫的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