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三岔河阴阳界奇观 - 刘希文

三岔河阴阳界奇观 - 刘希文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7/1/23


三岔河,位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境内,是第二松花江和嫩江的交汇处。两条大江的江水汇到一起之后,互不相融,奔腾不息向东流去,产生了一种非常神奇的景象,那就是嫩江水是黑色的,第二松花江水是白色的,中间有一条分界线,黑白特别的分明,绵延一公里,人们把这条分界线称之为阴阳界。
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和发源于吉林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经过几千里的顺流而下,在肇源境内转了一个弯,汇集在一起,共同汇入松花江。
关于三岔河阴阳界的奇观景象,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清代康熙21年3月16日,康熙皇帝从吉林冒雨乘船顺流而下,当他来到三岔河看到“阴阳界”奇观时,惊叹不已。于是吟诗一首“源分长白波流迅,支合乌江水势雄。木落霜空天气肃,旌麾过处映飞虹”。从此康熙皇帝的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成了千古绝唱。
据《肇源县志》记载:“南有泾渭,北有栗黑”,这“栗黑”指的就是肇源境内的嫩江。
对于三岔河阴阳界的奇观,多年来一直受人们的推崇,国内外的游人是纷至沓来,无不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景象所惊叹。
2011年7月13日下午,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我们几个文友驱车赶往三岔河。
随行的汽车吃力地在乡间土路上跑着,坐在车里向外观望着,眼前是一团团雾气,十米远的地方根本就看不见什么东西。我心里在想,这个鬼天气,还能看到三岔河阴阳界的奇景吗?
我心里没底,同行的文友心里更是没底。以往这样的天气来看阴阳界是看不见的事情。即使不下雨,有时也看不见。
是啊,松花江和嫩江就是变化无常,谁也预测不到咆哮的两条大江究竟能发什么脾气。
车子进入了肇源县茂兴镇的当权村边,路越来越不好走了。此时大雨倾盆,没办法,我们只好把车停了下来。
望着雨滴顺着车窗飞流下来,我的思绪也已经飞到了三岔河。
作为肇源人,我还没有来过三岔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里的阴阳界奇观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了,而我还姗姗来迟,个中的缘由说什么都是苍白的。
雨稍稍停顿了一些,我和路边的农民老大哥聊了起来。
“你们大老远来看阴阳界,又路遇大雨,实属不易。但是这鬼天气说不上是看不到了。”
“每年汛期一到,前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是络绎不绝,他们拿着照相机和摄像机,可大多数还是看不到阴阳界奇观的,也许今天你们有缘。”
带着农民大哥的祝福,我们又上车前行。
在当权村西南几公里处就是三岔河了。
路越来越窄,坑坑洼洼的,双向错车都很困难。离三岔河还有一百米的时候,我就听见了江水的咆哮声。
好不容易,终于来到了我魂牵梦绕的三岔河边。此时雨已经停了。
站在岸边,我向远处眺望着。
一股股水雾向我袭来,空气中充满了湿润,雨后的三岔河有一种非常清新凉爽的感觉。
透过水雾,三岔河阴阳界的奇观最后出现了。
在浩瀚的江面上,一条白色的水线和一条黑色的水线互不相融,十分明显,能有几里地,江水咆哮着向东流去。由于江上的风大,江水卷起重重叠叠的浪花,掀起巨大的波浪,相互撞击着,发出巨大的响声,非常壮观。
在这里,对于我从小生活在松嫩大平原上的人来说,我才知道什么是大江,什么是巨浪,什么是咆哮,什么是烟波浩渺,什么是浩瀚无垠。
面对着三岔河能有三四百米宽,水深有五米左右的江面,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江面会有如此奇观的阴阳界景象呢?
我问当地在这里开饭店的一位农民大嫂,“这种奇观是天天都有吗?阴阳界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种奇观并不是天天都有的,就像刚才你们来之前,阴阳界是非常的明显,但是下了一阵大雨之后,阴阳界有一些模糊。这不雨停了,你们来了之后,阴阳界又显现出来了,只不过比前十分钟不是那么清晰罢了。”
“至于阴阳界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反正松花江和嫩江的水就是融不到一起。”
“我在三岔河开饭店已经有十多年了,每个月见到这种奇观也是有数的。现在是汛期,江水大,流速快,出现的几率多。”
我又问当地的镇党委书记,“这种奇观给当地能带来什么呢?”
“那可大了,南来北往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其目地是来看阴阳界的,但是背后能给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效益。许多人来到这里是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有许多的摄影人为了拍摄阴阳界奇观,甚至连续几天蹲在岸边,寻找最佳的拍摄机会。”
“现在,你看在离岸边十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块江心岛,原来我们想在那里建一个瞭望塔,供游客上去参观,整个三岔河的景观是一览无余。但是我们考虑到如果江水出槽,江心岛势必会被淹没,所以我们想在岸边江堤上建一个几十米高的瞭望塔,再把这里的公路拓宽,建几家农家别墅和旅游饭店。到了那时,游客来到这里,登上瞭望塔,看三岔河阴阳界奇观是绝对的清晰。我想,来这参观的游客会越来越多的,对于发展我们当地的旅游业会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听到这里,我为当地的父母官苦心孤诣的想法而赞叹,为他们发展经济的美丽愿景而喝彩。
“快来看啊,这里打上一条大草根。”
离我有十几米远的地方此时已经围满了人,我赶紧跑过去,原来是一位渔民乘一叶小舟,刚刚在三岔河里打上一条十几斤重的大草根鱼。
这是一条纯纯的江鱼,在江里能打上如此重的鱼听渔民说也是经常的事情,并不奇怪,而对于我们长居城市的人来说,是太难得了。同行的文友花了200元钱把这条草根买了下来,等着吃上一顿真正的江水炖江鱼。
来到江边的鱼馆,我们将草根交给了老板娘,让她好好给炖一下。
“江里的鱼多吗?政府还让你们打鱼吗?”我问着老板娘。
“在这里打鱼的人都有政府发的捕鱼证,鱼繁殖期是禁捕的。这里的鱼还是有很多的,但是江水深,不好往上打,得有窍门。一般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打鱼人每天还是能打上不少的鱼,由于是纯江鱼,属于绿色食品,属于就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那天晚上,带着欣赏完三岔河阴阳界奇观的美丽心情,在大东北著名的三江口----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的交汇处三岔河,我们就在江边的鱼馆里,喝着当地的鲶鱼沟小烧,吃着江里的草根鱼,再加上江边种植的小白菜、生菜、辣椒、小葱蘸着农家大酱,那是几杯小烧下了肚,心里就像三岔河的江水一样翻江倒海,我们醉在了三岔河,醉在了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