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旅行中寻找自我 - 戴燕燕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7/1/20 |
我喜欢一个人守着静默沉寂、一声不响地坐在书桌前阅读;我喜欢一个人守着几本好的书籍,晒着太阳;我喜欢一个人守着月光,静静地在键盘上敲着来自我心灵的文字。当你在雨中徘徊着一种思想,我却无比的彷徨,不知道方向的时候,我就会选择在梦境里寻觅着你,只因你是我心中最在乎的人。我在梦中渴望那属于我们的无拘束的美好时光,心里憧憬着美丽的风景。
还记得第一次在庐山上,看到日出那瞬间灿烂得风景,如今那景色依旧魂牵梦萦地绕在我心间;还记得第一次欣赏西湖的湖光山色,看到落日余晖掩映在西湖水中,那景色似乎依然在我眼前放映着;还记得第一次游览婺源的小桥流水之家,那白墙黑瓦间的水墨画般的淡雅房子,那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依旧感染着我。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除去心灵污浊的美好回忆。那不堪记起的坏心情,因为每一次的内心交织的美好而忘却。
如今的我会早起阅读,每天两个小时的清晨阅读。每天的这件事,我就如同吃饭一样,必须做的。在阅读中寻找自己内心的宁静,寻找真我的状态;在阅读中质问自己的人生,寻找自我的目标;在阅读中反思自己,寻找超我状态下的纯净的心灵。我们不能为昨天的失去而哭泣,只要我们每一天都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可以了。我们也不能为未知的明天而恐慌,只要我们珍惜了现在的分秒。我们也不能从上帝之手抢来那不属于我们的光芒,只要相信自己光芒的力量足以照亮远方的路,不迷茫、不彷徨。
还记得当我瞻仰了伟大的毛主席的仪容的那刻,就被那瞬间的气息所吸引; 还记得在天安门仰望国旗的升起的时刻,就被那人山人海的壮观所震撼;还记得第一次泛舟在慈禧曾经的河流中,就被那历史如浮云般的景象所折服;还记得第一次登上那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就被那厚重厚实的城墙所惊叹。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寻找自我的精神旅途。那生活中失去了本真的我们,因为一次次的远行的喜悦和收获,终于放下了心中那久负的包袱,选择轻松的面对自己。
最近在读《忏悔录》,知道了灵魂的觉醒可以带你进入生命意义的探索之旅;在欣赏《纳兰词》的时候,知道了最是情深的人可以如此的有才华;在读《守望灵魂》时,我知道了灵魂觉醒的 本质就是爱;在看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的时候,我懂得了创作就注定了孤独和寂寞;在读《我们仨》的时候,原来世间最美好就是相爱的人相知相守;在读《蒙田随笔》的时候,原来任何小小的事情都蕴含了人生的智慧和哲理;在读《奥威尔散文集》的时候,我明白了怎样的作家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和自由社会主义者。每读一本新的书,我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但希望这样的灵魂拯救的事业,我可以自由地做着,而且用毕生的时间去学习和精神的觉醒。
或许也只有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会有任何的私人情绪,就是静静的读者,听着窗外的车流声音,我才渐渐知道了黎明的来临。每一次清晨外面的布谷鸟清脆的叫声,会一次次传入耳朵转而进入我心。从窗户缝隙中,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提醒着我一天忙碌的开始。风儿吹不走装进大脑中的知识,雨儿带不走心里的美好心情。那一次次的晨读,我接受每一天都是新的,喜欢这样的时光,不紧不慢的、不急不躁、不郁闷不痛苦,有的只是我收获新的旅途感受。
其实最开始找回这样快乐的阅读时光,以及美好的旅行记忆,在我不明白人生的意义时,所选择的最佳缓解内心的浮躁的方式。胡尔尼克说:“当一个人的意识逐渐由本我认同转变为灵魂的认同,本我就会慢慢解脱,最终脱离桎梏的枷锁。”对啊,我就是在生活情绪最坏的时候,选择了这样长久的阅读习惯。人才开始认真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
阅读和旅行必须是每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根本途径,而且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在乎自己的灵魂。那一次次的寻找过程中,你就慢慢接近了觉醒的本质——爱。不懂得爱的我们,可以在阅读和旅行去探索、去发现、去追求,发现了自我的意义。
还记得第一次在庐山上,看到日出那瞬间灿烂得风景,如今那景色依旧魂牵梦萦地绕在我心间;还记得第一次欣赏西湖的湖光山色,看到落日余晖掩映在西湖水中,那景色似乎依然在我眼前放映着;还记得第一次游览婺源的小桥流水之家,那白墙黑瓦间的水墨画般的淡雅房子,那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依旧感染着我。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除去心灵污浊的美好回忆。那不堪记起的坏心情,因为每一次的内心交织的美好而忘却。
如今的我会早起阅读,每天两个小时的清晨阅读。每天的这件事,我就如同吃饭一样,必须做的。在阅读中寻找自己内心的宁静,寻找真我的状态;在阅读中质问自己的人生,寻找自我的目标;在阅读中反思自己,寻找超我状态下的纯净的心灵。我们不能为昨天的失去而哭泣,只要我们每一天都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可以了。我们也不能为未知的明天而恐慌,只要我们珍惜了现在的分秒。我们也不能从上帝之手抢来那不属于我们的光芒,只要相信自己光芒的力量足以照亮远方的路,不迷茫、不彷徨。
还记得当我瞻仰了伟大的毛主席的仪容的那刻,就被那瞬间的气息所吸引; 还记得在天安门仰望国旗的升起的时刻,就被那人山人海的壮观所震撼;还记得第一次泛舟在慈禧曾经的河流中,就被那历史如浮云般的景象所折服;还记得第一次登上那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就被那厚重厚实的城墙所惊叹。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寻找自我的精神旅途。那生活中失去了本真的我们,因为一次次的远行的喜悦和收获,终于放下了心中那久负的包袱,选择轻松的面对自己。
最近在读《忏悔录》,知道了灵魂的觉醒可以带你进入生命意义的探索之旅;在欣赏《纳兰词》的时候,知道了最是情深的人可以如此的有才华;在读《守望灵魂》时,我知道了灵魂觉醒的 本质就是爱;在看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的时候,我懂得了创作就注定了孤独和寂寞;在读《我们仨》的时候,原来世间最美好就是相爱的人相知相守;在读《蒙田随笔》的时候,原来任何小小的事情都蕴含了人生的智慧和哲理;在读《奥威尔散文集》的时候,我明白了怎样的作家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和自由社会主义者。每读一本新的书,我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但希望这样的灵魂拯救的事业,我可以自由地做着,而且用毕生的时间去学习和精神的觉醒。
或许也只有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会有任何的私人情绪,就是静静的读者,听着窗外的车流声音,我才渐渐知道了黎明的来临。每一次清晨外面的布谷鸟清脆的叫声,会一次次传入耳朵转而进入我心。从窗户缝隙中,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提醒着我一天忙碌的开始。风儿吹不走装进大脑中的知识,雨儿带不走心里的美好心情。那一次次的晨读,我接受每一天都是新的,喜欢这样的时光,不紧不慢的、不急不躁、不郁闷不痛苦,有的只是我收获新的旅途感受。
其实最开始找回这样快乐的阅读时光,以及美好的旅行记忆,在我不明白人生的意义时,所选择的最佳缓解内心的浮躁的方式。胡尔尼克说:“当一个人的意识逐渐由本我认同转变为灵魂的认同,本我就会慢慢解脱,最终脱离桎梏的枷锁。”对啊,我就是在生活情绪最坏的时候,选择了这样长久的阅读习惯。人才开始认真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
阅读和旅行必须是每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根本途径,而且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在乎自己的灵魂。那一次次的寻找过程中,你就慢慢接近了觉醒的本质——爱。不懂得爱的我们,可以在阅读和旅行去探索、去发现、去追求,发现了自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