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赶庙会 - 刘明礼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7/1/19 |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小时候在老家过正月十五,没有元宵,没有灯会,最开心的事,就是去六七里地外的镇上赶庙会。
这天一早,娘会把我脏兮兮的小脸洗干净,抹上香喷喷的雪花膏。吃过早饭,换上新衣服,眼巴巴盯着爹给自行车充气。出大门,娘坐在车子后座,我坐在前面的大梁。路途很近,爹蹬起车子呼呼带风,我却觉得好半天也到不了。不时遇到熟人,爹停下来跟人拉呱,我便催促:“快走吧,快走吧!”好不容易到了庙会上,平时清冷的街上已是人山人海。
路边搭起来灰不溜秋的白围帐,帐口站着一个干瘦干瘦的中年男人,手拿铜锣,边敲边喊:“玩猴喽,玩猴喽,两毛钱看个够。”我哪里肯走。爹便笑咪咪地摸出四毛钱递给娘,说领孩子去看吧。娘说你也来看嘛。爹却说,我看过,没多大意思。自是不舍得再多花两毛钱。那小猴好调皮好可爱,一会儿在吊着的铁链上打秋千,一会儿在地上倒立,一会儿又蹿到山羊背上耀武扬威。有人扔过去一把瓜子,猴子伸手拣起放到嘴里,眨眼功夫只剩下一地狼籍。我跳着、笑着、喊叫着、欢乐着。
看完杂耍,爹带我去看拉洋片。一个木头做的箱子,蒙着一块布帘,绑着锣鼓家什。我对那箱子里的画面记不太清了,似乎是西湖景色什么的,更爱听的是那拉片人的唱:“来吧您就来看呗,再往里头瞧,再往里边看呐,看完这片又是一片,说的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白娘子断桥遇许仙。那西湖美景让人醉啊,杭州那个小娇娘似天仙。”边唱边拉动那戏箱的绳子,里面的画也就一张张地变幻。
买个糖人,拿在手里等到要化才舍得吃。桔子瓣糖、花生糖、糖瓜儿,兜里总得装上几块。跑呀、跳呀,累了、热了,便去买根冰棍。一堆大冰坨,用厚厚的棉絮盖着。一排排白铁管,是制作冰棍的模子。冰棍半截白的,那半截有黄的、绿的、红的、粉的,一分钱一根,爽口,解渴。买模子可是必不可少的。一块饺子皮大小、用红土做成的坯子,刻上花鸟鱼虫之类的图案,烧好了,便是那个时代男孩们的最爱。拿回家,和一堆胶泥在上面反刻,用细线把边缘裁齐,晒干了拿到街上喊:“拾柴火,换模子,拾不了来,换不了去,家里小孩要淘气……”赶庙会,有说不完的欢乐。
如今,这个庙会还有,偶尔也去过。可是,那儿时情景,已淹没在岁月的脚步里,不知所踪。
这天一早,娘会把我脏兮兮的小脸洗干净,抹上香喷喷的雪花膏。吃过早饭,换上新衣服,眼巴巴盯着爹给自行车充气。出大门,娘坐在车子后座,我坐在前面的大梁。路途很近,爹蹬起车子呼呼带风,我却觉得好半天也到不了。不时遇到熟人,爹停下来跟人拉呱,我便催促:“快走吧,快走吧!”好不容易到了庙会上,平时清冷的街上已是人山人海。
路边搭起来灰不溜秋的白围帐,帐口站着一个干瘦干瘦的中年男人,手拿铜锣,边敲边喊:“玩猴喽,玩猴喽,两毛钱看个够。”我哪里肯走。爹便笑咪咪地摸出四毛钱递给娘,说领孩子去看吧。娘说你也来看嘛。爹却说,我看过,没多大意思。自是不舍得再多花两毛钱。那小猴好调皮好可爱,一会儿在吊着的铁链上打秋千,一会儿在地上倒立,一会儿又蹿到山羊背上耀武扬威。有人扔过去一把瓜子,猴子伸手拣起放到嘴里,眨眼功夫只剩下一地狼籍。我跳着、笑着、喊叫着、欢乐着。
看完杂耍,爹带我去看拉洋片。一个木头做的箱子,蒙着一块布帘,绑着锣鼓家什。我对那箱子里的画面记不太清了,似乎是西湖景色什么的,更爱听的是那拉片人的唱:“来吧您就来看呗,再往里头瞧,再往里边看呐,看完这片又是一片,说的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白娘子断桥遇许仙。那西湖美景让人醉啊,杭州那个小娇娘似天仙。”边唱边拉动那戏箱的绳子,里面的画也就一张张地变幻。
买个糖人,拿在手里等到要化才舍得吃。桔子瓣糖、花生糖、糖瓜儿,兜里总得装上几块。跑呀、跳呀,累了、热了,便去买根冰棍。一堆大冰坨,用厚厚的棉絮盖着。一排排白铁管,是制作冰棍的模子。冰棍半截白的,那半截有黄的、绿的、红的、粉的,一分钱一根,爽口,解渴。买模子可是必不可少的。一块饺子皮大小、用红土做成的坯子,刻上花鸟鱼虫之类的图案,烧好了,便是那个时代男孩们的最爱。拿回家,和一堆胶泥在上面反刻,用细线把边缘裁齐,晒干了拿到街上喊:“拾柴火,换模子,拾不了来,换不了去,家里小孩要淘气……”赶庙会,有说不完的欢乐。
如今,这个庙会还有,偶尔也去过。可是,那儿时情景,已淹没在岁月的脚步里,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