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年味解乡愁 - 黄平安

年味解乡愁 - 黄平安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7/1/11

每到农历腊月,外出打工的男男女女无论是腰缠万贯还是两手空空,都会回到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们的亲人企盼已久的目光;那里,也是他们排解乡愁的最佳目的地。
寂静的山村渐次热闹起来。农历腊月二十八九,零星的鞭炮声便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大年三十,全家人忙忙碌碌,风风火火,把心想事成和吉祥如意的祝福虔诚地贴在门边,将领袖风采和奇山异水的年画端正地贴在墙上。大红灯笼高高挂,映得满院生辉。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曲节奏优美,铿锵悦耳;菜案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色泽鲜艳,赏心悦目。下午,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响过,举家就围坐在餐桌前团年了。餐桌上,七碟子八大碗挤满了餐桌,鸡鸭鱼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全家大小各选所好,无拘无束,尽情享受。所饮之酒,也从七十年代的散酒到八十年代的特曲,从前几年的“金六福”到如今的“茅台”,扑鼻的异香向你展示着山村的丰收和富饶。酒过数巡,便开始猜拳行令,“宝到你家”、“四季发财”祝福声声,“喝”、“干”字字豪迈,全家人洋溢在无比的欢乐和幸福之中。还有的年轻人在外赚了钱,嫌在家做年夜饭太麻烦,干脆早早地在城里的酒楼订下了年夜饭,这一天,全家老少走进酒楼,融入城市的灯红酒绿之中,其乐融融。入夜,人们开始守岁,但不再是从前的“举家围火坐,烤火到天明”了,如今,电视机已在农村普及,春节联欢晚会便成了各家的“必修之课”。女主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忙活着做汤圆、包饺子。
初一一大早,山村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唤醒,山村开始了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天。这一天,全家老少焕然一新,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老年人满脸的皱纹里写满了幸福和安详,年轻人身着“利郎”、脚登“佰纳”神采飞扬,孩子们欢呼雀跃三三两两尽情游戏他们久违的时光。过了初一,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亲友相聚,人们看电视、打麻将、叙亲情,热闹非凡。亲情、友情在热闹的聚会中更加融洽;怨恨、误解在愉快的交往中一一化解;积累一年的乡愁在浓浓的年味中烟消云散。
从前,山里人不过了正月十五不算过年,如今,一过正月初五,外出打工的人们便陆续踏上了远去的列车,去描绘他们宏伟的蓝图。在家的人也深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当节日的喜气还未散尽,便走进了田野,去播种他们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