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斗笠(随笔)
发布时间:2024/7/6 | 来源:陈青延 |
在人们过往的生活中,斗笠是一种遮阳避雨的常用工具。经过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斗笠却不知不觉地淡去了人们的视线,在人们的眼前已经消失远去。
儿时,生长在湖乡农村的我,每年不管是遇上星期天,还是遇上寒暑假,帮家里在外做农事,都少不了戴着斗笠出门。那时节,在农村里,农人们最先用来防晒挡雨的斗笠是一种比较厚重的平顶斗笠,好几年过去以后,农人们又改用上了一种比较轻巧的尖角斗笠。
在我年少的印象中,这两种斗笠经篾匠师傅做好后都会批发给人,挑到我们的乡村来卖。农人们买到这两种斗笠的之后,为了使斗笠经久耐用,都会从街上打些桐油回来,在这两种篾制的斗笠上,涂抹了一层又一层的桐油,让太阳晒干以后,再戴在头上出门干农活。
可以说,那时节的农村,斗笠是农人家里必备的一种农具之一。每年“双抢”季节来临的时候,在城市和农村,经常能够看到“斗笠挑子”在一个劲地叫卖着斗笠。农人们买了这两种斗笠后,除了在斗笠上涂抹桐油外,还都会在斗笠下面篾制的头罩上系上一根布带子或麻绳子,以便在戴斗笠时,挂在自己的下巴上,使斗笠在头上戴得更牢固,不轻易被风吹刮走。
记忆中,儿时的我,经常戴上斗笠,悠哉悠哉和怡然自得地坐在牛背上,帮着家人外出放牛,过着“小桥流水人家,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童年生活,承担起“农民的儿子早当家”的责任,享受着田园劳动带来的快乐。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唐代诗人储光羲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斗笠与蓑衣的搭配,以及它们在风雨中的实用性。当然,斗笠作为一种传统的遮阳和避雨的帽子农具,不仅有过与蓑衣的情景,而且还有着与那种绳索锁口、披在身上的塑料塑料纸雨衣搭配过的历史。农人们在下雨天,戴着斗笠,身上披着飘逸的塑料纸雨衣,就像《智取威虎》的战士披着风衣,顶风踏雪,跨进林海一样,潇洒自如地在田间进行着农耕和劳作。可以说,民间的斗笠,作为一种兴国乡村有着遮阳避雨的传统农具,安静地陪伴着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暑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保护人们的生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它以往的存在,不仅代表了中国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而且成为了过往我国城市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城市乡村的风景增添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特色。
光阴之河不停地穿梭,历史的车轮滚滚地向前。如今,传统的斗笠,虽然告别了它历史的舞台,在人们的眼前渐行浙远,成为了许多人一种温馨的回忆,成为了许多人记忆深处永恒的剪影;它的远去与消失,不但凝聚了一代代农人难以割舍的乡村情怀,而且更有力地证明了时代的演进与发展,历史以一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