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最盼端午节
发布时间:2024/6/8 | 来源:文/唐胜一 |
似乎还沉浸在五.一长假休闲欢悦的情景之中,陡然间被人告知:“快过端午啦。”老伴跟风一样地吹起枕边风:“待几天就过端午节了。”我回复一声:“嗬嗬,真快啊。”
我们儿时之所以盼着过年过节,是因为穷苦,过年过节能改善生活,如打打牙祭吃饱一顿饭和吃些好菜,以及添置新衣、鞋、袜、帽子。说句大实话,我儿时最最企盼的还是过端午节,老掰着手指地盼望,觉得很漫长。哪像现如今,才刚过完这个节,眨眼功夫又是那个节的到来,有点应接不暇。难怪前人总结为:有钱有粮食的日子好过,过得甚快;没有柴米油盐的日子难熬,像寒冬的黑夜漫长得很。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懂得一年四季的变化。儿时为何最盼过端午?我清楚,端午节后各家各户所种的蔬菜能批量开摘,一般人家都有吃啦。像我们娃儿们要是饿了,随便去菜园摘一二只黄瓜,用手摸把摸把啃得有滋有味,也就填饱了肚子。还有用餐也有下饭菜了,从小河、水塘里摸回一些田螺煮仔南瓜,会吃得舍不得往肚里咽呢;更有火煨青辣椒,加盐捣碎咽饭,辣得嘴巴唆老长,爽得很。那时主食少有米饭,所煮的红薯片片因有下饭菜而顿时胃口大开,好吃多了。
我那时念小学,为了早去学校,多是没吃早饭就走,老是饿肚子。而端午节后,我就可以摘上两只黄瓜,带在去往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保得一时肚子不饿。这是现今娃儿们不可想像的, 正如人们所说:“老人们不翻古,小娃儿不知苦。”看看现在的孙娃儿们,哪怕办营养早餐给他们吃也不领情,还得花言巧语地哄着,不然,他们嘴巴一瘪、脑袋一晃,说不吃就不吃,吓得长辈们手忙脚乱,好难应对。
在我们当地农村,端午节前后还是有些流传下来的习俗。比如,要到端午节后才能捉青蛙、吃青蛙。而端午节前是万万不行的,用大人们的话说,节前的青蛙还没有将自身的毒气排尽,人吃了它会中毒。中毒意味着死亡的危险,谁也不会拿生命开玩笑吧?纵使有人拚着命儿吃河豚,可那也有当厨的厨师先尝先试为其作保障啊。我们儿时的田野地头,青蛙多的是,不像现如今,青蛙少得可怜。那时也没有禁捕青蛙一说,可以随便捉。农村七八岁大的娃儿就会捉青蛙,还会杀青蛙去皮掏掉内脏,再用一片大南瓜叶子包裹好放进灶火里煨着吃。煨熟的青蛙可好吃了,那才真叫香喷喷的,令人流口水呢。大人们出集体工,没有时间捉青蛙,我们娃儿们就这样自行解决,多是小伙伴结伴而行,捉了青蛙再分享其成。
端午节前是不能捉青蛙、吃青蛙的,偏偏有一年的端午节前一天,我放学回家,途中碰巧在一个田坝口子里有好几只大青蛙,下去一抓,还真抓住三只。我舍不得放掉,想到第二天就过端午,便悄悄把青蛙放进自家废弃的红薯地窖里。待节一过,我就高高兴兴抓出来:“我有青蛙吃啰。”爹说我:“你刚吃完饭,扔下筷子出去没有一刻,咋就捉了三只大青蛙回来?”我告诉爹:“这是我前天捉的,放在地窖里。”爹一脸严肃地说我:“你前天捉的,没过节,有毒吃不得,快去放掉。”我没有放掉的意思,被爹看了出来,他就从我手里夺去青蛙,顺手扔进了家门口的水塘里。爹还对我说:“你要吃青蛙是不?现在可以去田里地里捉呀,现在捉的青蛙才可以吃。”
娃儿贪玩,是儿童们所共有的天性,不管过去的娃儿,还是当今的娃儿,抑或将来的娃儿,莫不如此。我们五六十年代的娃儿,炎炎夏日玩水,寒冷冬季玩冰雪。我们儿时玩水,就如现今娃儿玩电子游戏、玩智能手机一样的痴迷。我是六七岁就学会了游泳,狗刨式的泳姿虽然累人,却乐此不疲。但我们当地农村又有规矩,不过完端午节,是不能下河下塘玩水(游泳、洗冷水澡等)。大人们说:“端午节前的河水塘水,冰冷袭人,很伤身体,玩水弄不好就容易出意外,或呛水,或溺亡。”尽管玩性大,娃儿们被大人吓唬着真不敢下河下塘玩水呢。一则是被看管得紧,不论发现谁家娃儿在端午节前玩水,都不会袖手旁观而要管到底的,不但叫娃儿上岸,还会告诉其家人,狠狠打骂教育;二则是爹娘对不听劝告的娃儿,会下狠心地抽打得皮开肉绽,正所谓“楠竹条子打出好人”, 他们说:“就是要打得你长记性,免得到时白送性命。”我如同别的娃儿样,也都挨过这样的打,从而真长记性,确实下不为例。所以,我们盼着快过端午节,为的就是能回到水上乐园,尽情地玩耍。端午节后玩水,爹娘大人是不会阻止的,即便星期天不上学而在河、塘水里泡一天都行。爹娘只是仅仅招呼着:“要注意安全啰。最好不要单个玩水,跟小伙伴一起玩,还要互相照应,万一发生意外,要立马就近叫喊大人救难。”也不知咋的,我们儿时玩水,还真没出过意外,似乎颠覆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古训。
我们儿时的最盼,对现在的娃儿而言,他们压根儿就不稀罕,现今哪天的日子不是过得像过节一样?因乎此,笔者在此提个建议,希望父母长辈于端午节前后,不妨对娃儿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可以讲讲屈原的爱国故事,这般寓教于乐定会被娃儿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