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仇寡妇的故事

仇寡妇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0/24  | 来源:文/唐胜一

  在乡亲的眼里,仇寡妇是个“刺头儿”,男人们特别的畏惧她。不过,她30岁时丈夫病故,却没能坚强住而脆弱的泪奔,哭成个泪人。有乡亲悄悄议论指责她:“丈夫已经死去哭又有啥用?何不在生时对他好一点。”

  那时是大男子主义的时代,偏偏她独树一帜——典型的女权主义。在家里,她与婆婆一道最有话语权,丈夫和公公都得听她婆媳俩的指挥,还不得有怨言。她常说:“女人就该和男人平起平坐,男人不要把女人看成是好欺负的。”

  她为亡夫送葬,被乡亲拉住过不让她去。乡亲说:“按习俗,年轻妻子不能为亡夫送葬,除非终身守寡不改嫁了。你30岁不到,可要考虑清楚哟。”她态度坚决地说:“我不用考虑,送丈夫一程是应该的。我的事我作主。”

  令人看不明白的是,丈夫病亡未满一个月,她就随媒婆外出相亲察当,且逢人遍告,生怕别人不知道。如此的张扬,引来了众乡亲特别是男人们的不好议论。她听到后据理力争:“你们男人能吃着碗里的还盯着锅里的,我个寡妇干嘛不可以正大光明地找个伴共同生活?我还有个几岁的独生女儿也需要父爱嘛。”

  那时同姓家族清明节共同祭祖,是不让女人进祠堂的,偏偏她还把女儿也带上。她先发制人地说:“我家没男人了,女人也一样,我女儿也是香火继承人嘛。”同姓家族的汉子们,愣是拿她没办法,总不能撕破脸面撵她母女出去吧,何况她家还出了祭祀费用的份子钱呢。

  她去相亲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很挑剔,既看人家的颜值,还考人家的内才。头次相亲就出师不利,一连多次也没有成功。她不气绥,继续慢慢地寻找,等待如意的郎君。那次相亲,互有好感,对她似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直接将男人带回家中过夜,次日太阳透过窗棂晒着了床铺才起来。左邻右舍见此情景,自然“叽叽喳喳” 地传说开去,还有人骂她伤风败俗。她想不通啊,我俩情愿,生米做成熟饭,过两天就去领证咋不行呢?

  她气不过,本想骂大街,转而心生指桑骂槐一巧计。她找来柴刀砍下一把桃树枝条,拿在手里气冲冲地往对面山坡赶去,且边走边嚷嚷:“死公公,死丈夫,说我女儿不是传代人,要带她走,呸,我是好惹的么?我不抽你们条条见血才怪呢!”

  她在并排公公、丈夫的坟墓上,使劲地用桃树枝条抽打着坟墓“叭叭”作响腾起尘土,同时扯开嗓子怒骂:“死公公,死丈夫,你们在生欺负不了女人,难道死后还想欺负女人么?我让你们欺负,我手不是端豆腐的,要打得你们晓得痛。”

  山下边的乡亲一个个都听呆了。


上一篇: 王老爷子做的好事
下一篇: 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