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我心依旧

我心依旧

发布时间:2023/6/13  | 来源:中华日报

      香港资深传媒人郑明仁先生是笔者的好朋友,近日在Am730的专栏,以“弥敦道隐世客家会馆”为题写了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溢美之辞。感激之余,甚为汗颜。为香港客家,笔者只是尽了绵薄之力,做得远远没有仁哥所说的那么好。

5.jpg

      来往的朋友都知道笔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调的是文字,不是个人”。笔者从不接受关于个人的采访,不愿上镜,但约谈香港、两岸以及海外的客家文化,总是欣然答允。

      笔者出生在有“世界客都”之称的广东梅州,20世纪80年代随父母来到香港。与千千万万港人一样要上班“揾食”,但由于经常参加客家社团活动,自然对本族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产生了兴趣。这就是笔者最早期涉足客家文化研究领域的初心,永不忘怀的初心。逾三十个春秋过去了,“我心依旧”变得更加冥顽执着。

6.jpg

      客家是播迁全球最广的汉族民系,尽管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一样,家境和际遇亦可能存在巨大的落差,但我们都说着同一样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同——客家人(如果用不标准的粤语发音,会常常读成令人捧腹大笑的“吓瓜人”)。

      在过去数百年,香港一直是全球客家人返乡探亲祭祖的最重要驿站,是海峡两岸客家交流最便利的纽带。也因此,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香港客家责无旁贷,亦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驱动下,笔者将用来收租度日的祖业改变用途,这就是仁哥笔下闹市中的隐世客家会馆的缘起。

7.jpg

      会馆以文会友,广交志同道合者。本人每星期都在社交媒体平台如“今日头条”、微信公号、“华人头条”“灼见名家”“思考香港”等网媒发表专栏,并借助Facebook平台,向二百多个遍布东南亚、南北美、欧洲、南非、印度洋诸岛国的客家社团群组发布。

8.jpg

      根据政府统计,香港有逾六百个村庄,其中三分之二是客家村。笔者从二十多年开始孜孜不倦,走访了绝大部分客家村,与一百多个客家村主任、村民成为好朋友。仁哥所言的“客家文化小型博物馆”,确实拥有全港最多客家文化的书籍。海内外研究客家族群的学者来港,除了田野调查找笔者做“盲公竹”,还可翻阅撰写硕博论文的香港客家资料。

9.jpg

      笔者在会馆还陈列了一部分“下乡”收集到的客家生活用品,包括茶具、酒瓮、凉帽、农具。但限于建筑面积仅八百多英尺,还有很多物件只能“束之高阁”或存放在仓库。

      笔者当然希望成为仁哥冠以的“香港客家文化大使”荣衔,唯现在还“未够班”,但希望会馆成为本地客家原住民的会客室、客家生活习俗体验馆、海外客家乡亲的中途驿站。通过这个平台收集、整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并与南洋、南非、印度、毛里求斯、留尼汪、苏里南、荷兰、台岛的苗竹桃,以及英美加澳纽的海外客家乡亲形成了恒常的互动,此为笔者不忘初心的最大收获。

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