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清明感怀

清明感怀

发布时间:2023/4/4  | 来源:梁征

   清明假前,五叔给父亲打来电话,问父亲是否能够回去参加祭扫。父亲说:“今年回去扫墓。”
  父亲放下电话,对我说,这次我们一起回去吧!我答应父亲回老家的同时,脑海里回想起儿时和父亲也是在这乍暖还寒的节日,一同为先人扫墓的场景。那时,每年清明节都会去扫墓,说来也真奇怪,每年那天,天空都会飘着细雨。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清明在我的记忆里是“雨纷纷、借酒愁、欲断魂”。
  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是一个返乡祭祖,上坟扫墓,清扫园林,缅怀先烈,表达怀古念旧的季节;也是一个大地回春雨绵绵的季节;亦是一个“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叫人流泪伤感的季节。
  在几千年的演化中,由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逐渐整合为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通过这个节日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增进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传递亲情、传承文化方面的社会功能。
  当春风吹绿山坡的时候,伴着沉重的思念,我静静地走进了清明节。清明这个哀伤节气,犹如此时的天气,阴云中隐含伤情,雨雾中透着哀思。每当清明祭祖,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牵动着我那脆弱的神经,清明雨滴,泪流两行,思念亲人,悲在心上。面对爷爷奶奶的墓碑,随着缭缭散去的香烟,我的思绪就会飘向远方。在无尽的思念中,有时会想,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若干年后,还会有人来自己的墓地祭拜吗?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有一首歌里唱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可是在永不停息的时空中,500年也只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但“雁过有声,人过留迹”,这一片片的墓碑,似乎向子孙诉说过去的故事,告诉后人我们从哪里来、启示后人到哪里去。
  祭扫完毕,回家途中,我路过一个烈士陵园,伴着阵阵春雷和绵绵春雨,我看见烈士陵园里有许多青年学生的身影,作为联系着现代青年和英雄先烈的一个纽带,清明祭扫是缅怀历史,是追忆英雄,是心和心的交流,更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让一代代人了解英雄事迹,缅怀先烈遗志,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对故土、对家庭比较留恋,看重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总是和那透彻的春雨一样,带着淡淡的哀思。无论离故土多远,游子们总是在清明这一天不远千里赶回故乡为亲人扫墓,祭祀先祖,缅怀先人,感念人生的日子。
  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不忘本。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是中国家庭世代血脉传承、生命意识相连的亲情。过去,爷爷奶奶健在的时候,老家逢年过节摆上座位请祖先“吃饭”。这种以血脉相传的亲情,是根植在人性中爱的基本情感,是爱的起点和基石。这看似平常,却亲和自然、温馨幸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明的雨丝里,我学会了一代传一代的感恩,学会了尊重和善待生命,学会了孝敬老人感受代代传承……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感恩太平盛世带来的平安幸福,享受和睦家庭的天伦之乐,让家庭文化血脉相传,人生必将无怨无悔。
  又一年清明来到了,让我们一起迎着和风,踏着细雨,心怀悼念,心怀感恩,心怀历史,不管身在何方,归乡祭祖、祭拜先烈,默默思念,网上悼念,只要心中的爱是纯真的,清明节就会没有遗憾,就像这节日里绵绵细雨总是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这雨里似乎带着忧伤,落到大地上,也落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思绪百转千回,让思亲之情更甚。

上一篇: 扒手的爱
下一篇: 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