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绩麻线挣学费
发布时间:2022/7/7 | 来源:邓 训 晶 |
夏布是苎麻的传说,那经纬分明的夏布,是我老家的特产。如果要问小时候什么事情给我留下的记忆最深,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绩麻线。
听妈妈说,她们小时候,母亲或者年迈的祖母就会教她们绩麻线。绩了的麻线父母会请人编织成麻布,做成帐子。等到小女初嫁时,是她们陪嫁的妆奁,一齐带到婆家。那时看一个姑娘能不能干,家境好不好,就看她陪嫁有几幅麻布帐子。
我很小也学会了绩麻线,但不是为了嫁妆,是为了交学费。那时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远远不够家用,要靠妈妈经常打短工来补贴。我们家开辟了一块荒地种苎麻,苎麻是用来绩麻线的原材料。妈妈没活干时就去剥苎麻,然后在太阳下漂晒,苎麻经过多次反复漂晒,漂的越白越好,绩的麻线就越细越白,编织出来的麻布才又白又薄又轻,无论做衣服还是做蚊帐都既好看又舒服。绩麻线赚钱是我们这一带妇女挣钱的途径之一,一到节假日或寒暑假,妈妈就教我和妹妹绩麻线,让我们自己绩麻线挣学费。
我们都不愿意绩,可是为了读书,强迫自己干。挽一团苎麻泡在水里,腿上放一块布,拿起一丝麻,把它划成很细小的一根根线,再把它接起来,要以看不见接头为最好。绩麻线一坐就是半天不动,坐得腰酸背痛,摁接头会把手指摁破皮,一流血痛得很。这些枯燥痛苦我都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绩麻线不能看小说,我常常一边绩着麻线一边想着我的小说看到哪里了,真恨不得扔了麻线篮子,抱着我的书看。可是不行,不绩麻线就没有学费钱,就读不成书,再不情愿也只有无可奈何地绩。
那时,绩麻线最盼望的就是大杂院里的姐妹们聚在一起绩。每个人面前一个麻篮,一团苎麻,大家有说有笑,比赛着谁绩的又快又好,谁绩的又细又匀。一边绩着一边聊天,每个人所有的喜怒哀乐在这个时候都会跟大家分享。爱唱歌的邻家姐姐边绩麻线边唱,“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绩麻,三天麻篮满,四天崩了架,几天才把麻编好,编好才能把浆刷。染好麻布做衣衫,青蓝白色有配搭。幺妹穿起像天仙……”这是绩麻线的美好记忆。绩满了一篮,就要挽麻线团,那可是个技术货,要挽得蓬松光滑,才好看才好卖。
最有意思的是去卖麻线,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卖麻线为什么要天不亮的时候交易,而且那时不在街上而是去乡下卖,太诡异了。离我们街上4.5里地,有个两县交界叫潘家坝的地方,在那里有个麻线市场。每到逢场天的凌晨4点,小姐妹们就邀约着一起,点上马灯走几里路去卖麻线。买麻线的贩子们很狠心,一个一个翻看,见我们一群小姑娘,说话的声音就恶狠狠的,我们都很害怕。如果我们不卖的话,贩子就故意翻我们的麻线团,翻乱了下次卖还得重新挽过麻团,这样我们就只好卖给他,经常卖不到好价钱。
等到天亮时,麻线市场就散市了。我们把卖麻线的钱攥得紧紧的,不敢松手。因为每次出门妈妈都会叮嘱我们,要小心小偷。邻居姐姐们卖了麻线都去买东西吃,可我从不花一分钱,我想早点挣够学费钱,好有时间看我的小说呢。
现在绩麻线的人越来越少,麻线编成的夏布已经成了“非遗”。有时偶尔看见一些老婆婆绩麻线,就会唤起我的记忆。绩麻线的那一幕幕,一直留着我的脑海里,从来没有消失。因为,这是岁月的编织,是一株中国草编织的五千年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