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书香伴我行

书香伴我行

发布时间:2022/6/14  | 来源:梁征

  周末,我坐在书房里,沏一杯茶,坐在铺满阳光的窗前,神情专注的捧着一本书。屋外绿植葱茏,天朗气清,顿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安静。
  记忆中,儿时,我们家有一面墙一样高大的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摆满了书,大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理论类书籍,只有几本文学书,被识字不多的我翻了个遍。虽让对书的内容不理解,但读书的过程却是我记忆中的一件乐事。如今,我拥有了自己的书房,记忆中却依旧记得那个墙一样高大的书架。
  后来,母亲从农村调到县城工作,我们在县城买房安家,我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和书籍……每次老爸回来都会给我带回几本飘着墨香的新书,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到带插图的《西游记》《水浒传》及各种字词典……
  读初一的时候,我开始买书买杂志,《读者》《青年文摘》,还有当时热销的《三重门》《哈佛女孩》……这些书堆满了我的书桌和房间里的小飘窗。每天清晨,阳光携着在空中飞舞的尘埃照在飘窗或整齐摆放或杂乱摊开的书籍上,那些映着光的文字是我探索新知的启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我对书中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到省城上大学后,我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每周都能囫囵吞枣般看完一到两本文学名著。当年常常独坐窗台,任外面风吹雨打,一本本书从我的手中掠过,陶醉在书里,我才读懂了孔夫子的那句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从书本中汲取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维,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阅读,才塑造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真正感到书的不可或缺是在我上班的第一年。当时我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江城的一个项目部。独在异乡,内心孤寂,思亲情切。无奈地处偏僻,想找书报聊以慰藉都成为奢望。在离开书籍报刊的那段时间里,我感到精神上的枯竭,才发现,原来书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缺少了它,我痛苦得难以呼吸。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哪里有工程,哪里就有我的声影。我不得不频繁变换工作地点。为了满足读书需要,我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到当地图书馆办一张借书证,在流逝的时光中独守这份阅读的美好。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我人生的幸福感。
  不知几何时,信息爆炸、刷屏成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能捧一本书静坐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奢望。尤其是对于如我般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能够坚持阅读实属不易。所幸的是,我却一直保持着与书难以割舍的情缘。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回首那些年我读过的书,它们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就像我们从小吃的饭,一点一点地促成了我们的成长,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会不经意地显露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我们的生活和文字中。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与书的情缘将永续下去。

上一篇: ​初夏时节的仙人掌
下一篇: 拣出来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