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父亲的锄头

父亲的锄头

发布时间:2022/4/21  | 来源:崔道斌

  周末回乡下老家,看到小院、菜园杂草丛生,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父亲肩搭毛巾、弯腰除草、抬头擦汗的情景,就想起了父亲的锄头。
  “放下犁耙,就是锄头。”打我记事起,锄头就没有离开过父亲的双手。父亲常说,“锄头过后无荒地。”小时候,天不亮,父亲就把我叫起来“打早工”,把耕地的边边角角,细细地挖一遍,砍掉藤藤蔓蔓,刨去田坎上犁铧耕不掉的杂草,后来我才知道那活儿,就是老人家常说的“挖亩头”。
  “锄头咣咣响,庄稼长三长。”父亲说,锄头的作用和雨露一样重要,庄稼在生长的过程中,除了施肥,还要锄草和松土,这样才能长得更好,才能有更好的收成。
  “锄地没有巧,脚手眼要到。”父亲种地是一把好手,父亲说,不管是矮杆的黄豆、绿豆,还是高杆的玉米、高粱,头遍地都不好锄,这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锄第一遍地,要耐着性子,握紧锄柄,瞅准目标,一锄挨着一锄,力道拿捏好,这样既能把杂草清除干净,也不会伤及幼苗,还能把地锄匀,达到“草死苗旺地发暄”的目的。和其他作物不同,玉米地得要锄两遍,虽然第二遍比头遍好锄,但同样不轻松。
  “锄头是个宝,干活离不了。”父亲一生用过很多把锄头,用得不能再用了,才把旧锄头拿到铁匠铺,淬火加钢,翻整一新,又成了父亲的新伙伴。
  父亲就像锄头一样,一生都在土地里辛勤劳动,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盈实,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看见父亲手里拿着锄头,挥汗如雨地在庄稼田里或菜园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了,但父亲的锄头,还有父亲荷锄劳动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镌刻在我的生命里。
  每到周末,我总会带着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一起回到乡下老家,拿起父亲留下的锄头,让孩子动手除除杂草,种种菜园,体验一下劳动之乐,也让自己沾一身的泥土。我对儿子说,一定要将祖辈的锄头和劳动本色,传承下去。因为,唯有劳动,才有收获,劳动的人生最幸福。

上一篇: 读书的收获
下一篇: 相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