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桌上的书香味儿
发布时间:2022/4/16 | 来源:田雪梅 |
年少的我们,在农忙时节,放学后要帮父母干些家务。等晚饭过后,才开始写为数不多的作业。写作业前,母亲搬来炕桌,用抹布抺好几遍,红漆桌面已铮铮亮,母亲才肯让我把书本放在桌面上,母亲说作业本的封面弄得油糊糊的,是对老师的不尊敬,一边说一边还要把灯泡放低一些,换个瓦数大一点的灯泡,把炕桌移到光线既不刺眼又不昏暗的地方,才让我开始一天的功课。
就着灯泡的光亮,我趴在炕桌前一笔一画地写作业,母亲在一旁穿针引钱。母亲不识字,但她爱翻看我的作业本,看字写得是否整齐,对勾多还是叉号多,要我把当天学过的内容出声读,大声背。
家里有厚厚的一沓小人书,我反来复去地看。《穆桂英挂帅》让我对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穆桂英佩服得五体投地,《武松打虎》画面很有代入感,让人有心临其境之感。每每读起,我连声叫好,百读不厌……日久天长,小人书翻得封面褶皱了,页角破损了,母亲小心翼翼地捊平整,用糨糊粘好。
在灯泡光的阴影里,母亲做了一双又一双鞋,我在母亲无声胜有声的陪伴下,学习越来越专注。我不时从同学那儿借些课外书来读,母亲曾把我写过的练习本用针线钉起来,让我在背面多抄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些都是母亲从上了大学的一个亲戚那取来的“经”,抄抄写写,读读背背,我作文的词汇丰富了,语言生动了。书真正为我开启了另一扇窗。
后来我去了市里上学,在几次竞赛中获奖,奖品是几本名著,捧着心仪已久的宝贝废寝忘食地读,受益颇多。
爱书之心一发不可收拾,我从伙食费里省出了一笔钱,买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你是我不及的梦》……那年寒假,我坐在炕桌前,读得如痴如醉,母亲催我早点睡觉,我嘴里嗯着,心却满满地扑在书上。十六七岁的我从保尔身上认识到了人面对困境时,必须要有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三毛的作品让我认识到人世间除了最真挚的亲情外,还有浪漫美好的爱情……
如今,读书心浮气躁时,我伏在那张炕桌上读书的情景便历历在目。那时,一桌,一灯,母亲纳着鞋底,我倍觉灯火可亲,有梦可做,读书的心很静很静,想到这,我浮躁的心便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