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植树节谈植树

植树节谈植树

发布时间:2022/3/12  | 来源:李占辉

  二十年前,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某县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植树造林,除城镇绿化以外,乡村的大小路边地头儿也都载上了树。春天,树木发芽,一路鹅黄,一路青翠,着实好看。市领导来该县视察,看到了这些树木,非常高兴,对县领导进行了表彰,并向全市推广。可惜,好景不长,农民在种地的时候,嫌这些树碍事,,就把树苗拔回家当柴烧了。市领导再视察,发现大量树苗被破坏,非常生气,把县长领导骂了个狗血喷头,责令彻查搞破坏的农民。可是几乎所有家庭都参与了此事,法不责众,最后不了了之。
  当初,农民既不懂法,又不知道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而且地头的树木既影响耕种收割,又影响庄稼生长,拔掉树苗,也是情有可原。后来,在国家大力宣传绿化环保的形式下,再破坏路边地头的树木,就实在不应该了。可是,个别地方破坏树苗之事还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你不是栽树吗?你栽由你栽,栽完我破坏。一开始,政府前脚栽,农民后脚拔。派出所、村委会于是进村宣传,破坏树苗,罚款拘留,农民不敢明目张胆地拔了,就改为“火攻”:冬天树下到处是枯草落叶,加上秸秆,一把火烧得小树“樯橹灰飞烟灭”。农村过去本就有烧荒的习惯,一句“烧秸秆时不小心”,谁也没辙。接下来,国家抓环保,点火也要拘留罚款,火攻不成,于是改成“水攻”:烧一锅开水,往树根处一浇,再顽强的树苗也得“香消玉殒”。
  究其原因,是因为地头的树木既影响耕种收割,又影响庄稼生长,造成庄稼减产。“民以食为天”,农民受到伤害却得不到补偿,当然视这些树木为“眼中钉,肉中刺”。
  如今,地头的树木再也没有人破坏了,农民还主动给小树浇水施肥,修剪呵护。为何农民态度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因为党的政策好哇:国家免费在农民地头植树,树的所有权归农民,等树木成材,农民可以卖掉,再种上新树苗,如此循环。如果大面积在农田植树,国家除免费提供树种外,每年还给予高额补贴,农民爱树护树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起来。
  二月,九尽春暖,正是植树的好时节,愿城市、农村处处绿树成荫,处处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