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1/11/9 | 来源:作者: 梁征 |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很难理解“愁”:为什么明明是一种情绪,却可以是具象的表达,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还可以是海峡?直到如今,人过四十,随着岁月的沉淀积累,才慢慢懂得余光中先生《乡愁》的无奈和伤感。
乡愁,是饭盒的记忆。从高中开始,我就开始了住校生活,虽然家离学校只有五公里,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选择了住校。那时候,每半个月回一次家,母亲总是在第一周结束的时候到学校送一次饭,小饭盒里有时候是锅贴饺子,有时候是韭菜盒子,有时候是红烧肉,都是母亲的拿手好菜,也是我最爱吃的。那时候想家了,就告诉母亲下次饭盒里装什么好吃的。直到现在,每次看见饭盒,都会想起那段温馨而短暂的美好美食时光。
乡愁,是豆腐脑的味道。虽然我品尝过不同特色的豆腐,如湖南的臭豆腐安徽的毛豆腐,广东的客家酿豆腐……这些风味各异的豆腐,饱含着我浓浓的记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外婆做的豆腐脑。小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婆家度过。外婆经常会做豆腐脑给我解馋。外婆提前把黄豆泡好,磨豆子,开始煮豆浆,然后盛上满满一碗,拿出青花糖罐,在碗里加上一勺白糖拌匀,一碗豆腐脑就做好了。那时,我会端上一碗豆腐脑蹲在家门口的桑树下美滋滋地吃起来,感觉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豆腐脑更好吃的东西。
乡愁,是桂花的香味。故乡老屋前的桂花树长得很高,枝繁叶茂,每年农历八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深绿色的叶片中便开出星星点点的花朵儿,微风拂过,香气四溢,整个故乡仿佛浸在桂花香里。如今,在布满了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很少能看见茂盛的桂花树,偶尔遇到,我会捡起几朵桂花,放在手中,深吸一口气,淡雅的芳香让我想起故乡,还有老屋门前的桂花树。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为了理想,为了工作,走南闯北,到千里之外,把家人留在身后。尽管远离故乡,但我不管走到哪里,总能找到承载乡愁的寄托,可能是项目部的那碗豆腐脑,可能是那一缕缕桂花飘香,也可能是那张回家的高铁票或者机票,当家变得可望而不可即,乡愁也就变得更加具体,这时,我似乎读懂了余光中先生《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