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板栗情深

板栗情深

发布时间:2021/10/19  | 来源:作者:方泳霖

     女儿年幼,不识板栗。某日我俩散步行至绿道深处,忽见一刺球从树上掉落于眼前,女儿低头凝视仍不知其为何物。我上前踩住刺球,小心翼翼地将果实从壳中取出,女儿方才知晓这就是她最喜欢吃的板栗。
  关于板栗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在我国的栽培史至少有2500余年的时光。女儿久居城市对板栗不甚了解,而我自小从农村长大,对板栗却是非常的熟悉。
  板栗在老家被叫做“毛栗”,这是与其外壳带刺有关。小时候老家后院有几棵板栗树长得枝叶繁茂,树高都在三米以上。带着外壳尖刺的板栗就如同一只只小刺猬挂在树上,在树下则聚集着一群垂涎于板栗甘甜滋味的孩子,他们仰头盼望着板栗早日成熟,打将下来可以打打牙祭。
  想要爬上树的孩子绝不在少数,但碍于树干高大无法攀爬,只得另寻他法。有人从家里拿来长长的竹竿,照着板栗用力打去,板栗就会从树上掉下来,砸在地上爆裂出褐色的果实。族兄打板栗的方法就显得简便多了:他从地上抓起拳头大小的石头,照着树上的板栗往上抛去,随着石头的落地竟也能打下不少的板栗。板栗掉下来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带刺的外壳从数米高的地方砸在身上可不是闹着玩的。彼时我还年幼,只能紧跟在族兄后面捡地上的板栗。稍有不慎就会被板栗外壳的尖刺伤到手,于是用脚踩,用石头砸,都成了我们获取美味板栗的多种方法。
  我还记得每至深秋,父亲和伯父们就会进山采集山货,归来的时候总是能见到满满一双轮车的板栗。我最爱那种野生小毛栗,老家称其为“栗榛”。经过烘炒后的“栗榛”甜嫩多汁,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美食。如果口袋里装着满满的炒“栗榛”,自己就会在人前觉得十分满足和骄傲。
  去城里念中学的时候,每逢板栗成熟我就会约几个同学一起去附近山上打板栗。有一次大伙正在打板栗的时候,远远的听山上传来东家的叫喊声,大家拽着手中的袋子顿时作鸟兽散。马虎的同学袋子漏了都不知晓,一路跑一路洒,停下来的时候袋子里的板栗早已所剩无几。
  大伙带着各自仅剩的板栗来到溪滩边,用鹅卵石块架起来当做土灶,就地生火烤栗子。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用土灶做饭的时候,族兄就会把生板栗往灶火里扔,板栗遇明火爆裂。烤上一会后用火钳取出来,板栗外壳焦黑但又喷香扑鼻。另有迫不及待的族兄火中取栗,抓起一颗板栗在手里来回的倒,边倒边吹起,使其冷却,然后剥壳入口,顿觉板栗香甜无比,如今想起来不失为一种乐趣。
  现在想要吃板栗,大可不必亲自动手,超市和菜场都可以轻易购得,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可以让快递送至家中。这失去了千辛万苦采摘板栗的体验,失去了细细体会苦尽甘来的味道。现在吃板栗最常见的是街上叫卖的糖炒栗,这种吃法古已有之。宋代开始就有关于糖炒板栗的记载:用砂置铁釜中,加以饴糖置火上炒热,投票其中翻滚炒炙,熟后栗壳呈红褐色,去壳后果实松、软、香、甜,为小吃珍品。
  我最喜欢吃板栗是将板栗和猪肉炖在一起,等到肉煮熟时放入剥好的板栗,炖到肉煮烂熟后,方可出锅。煮熟的板栗被肉汁包裹着,透着油脂浓郁的香味,猪肉夹杂着板栗天然的甜味,一经入口馥郁芳香。此外用栗子制作的名菜还有南瓜栗子鸡、栗子山芋、栗子玉米烫等,都是我记忆中最喜爱的菜肴。
  如今回想当年吃板栗的不易和板栗入口后的美味,独特的回忆盘旋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不光得感谢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要感谢时光的沉淀,将这一份美好的回忆延续至今。
  在这样一个秋天的午后,一壶清茶有炒栗子作陪,虽简单而又朴素但不失为一份温暖和恬淡。与家人闲坐,便觉时光在关于板栗的回忆中变得温馨和淡然……

上一篇: 接受也是孝
下一篇: 懂得越多负累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