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一轮满月照古今——方华

一轮满月照古今——方华

发布时间:2021/9/22  | 来源:作者投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读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耳边响起的是梅艳芳的歌声,那一袭白衣飘飘的舞姿,是此刻我心中那轮中秋圆月的幻影。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轮挂在中秋的明月,总是带给人无限的遐思。一样的圆月,不一样的情怀。在人生的不同时节,总会品出不同的况味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的中秋月,是一只挂在天上的白玉盘,是一面悬在夜空的亮镜子,是一只喷喷香的大月饼,是外婆语调悠软的“月亮月亮巴巴,里面蹲个大大,大大出去卖买,里面蹲个奶奶……”的有趣童谣。
       情窦初开的日子,终于读懂了关于吴刚、关于嫦娥、关于桂树和玉兔的传说。不知一轮明月可读懂了,那些散落在草地山坡上一个少年清澈明亮的心事?那样诗意的夜晚,我们有过多少月光下的誓言。那些“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青春剪影,一直镌刻在永远不会老去的心中。清风徐来,暗香涌动,那花前月下分享手中的月饼和天上月色的年少情怀虽已随时光流逝,但那轮青春的圆月永恒清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睹物思情,月的阴晴圆缺正喻合了人情世态,由此演绎出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文化密码:思乡,团圆,和对美满生活的祈愿。
      于是,在经历过年少的懵懂与纯真,青春的幻想与浪漫后,一颗蒙尘之心会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太白先生跨越千年的乡思,会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读出东坡居士对兄弟团圆的珍惜,会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读出张九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一轮圆月也隐含着生活的辩证。悲观的人生看到的是月圆之后的残缺,积极的人生看到的是我们永远走在一个个追求完美的路途。于是,有的人吟出“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有的人唱出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年少时,曾在埂上河畔追逐那轮明月奔跑,长大后,才真正理解“月亮走我也走”这首歌谣的深刻含义,原来,那轮沧桑的圆月一直在追逐着我们的人生,流浪在苍茫的时空啊。真的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之夜,但愿从那轮万众仰目的古诗意里,我们读出的更多是“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读出的更多是“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