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借油点灯读书的年代——文/唐胜一
发布时间:2021/8/17 | 来源:作者投稿 |
新中国建立后,要数五六十年代的人最艰苦,特别是乡下人。拿读书来讲,不是父母催着去上学,而是跟父母吵着、闹着、哭着要去上学读书,有的10多岁才读小学一年级。我家姐妹多,在我7岁那产,父母就让我发蒙读书了。
说来也怪,那时越是读书不容易,越发自觉读书,哪像现在有些孩子,有条件读书反倒不珍惜非要学校、家长、社会操尽了心。我是喜欢读书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不改,至今还是爱不释手。毫不夸张地说,我打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在班里是拔尖的。按说七八岁的孩子贪玩吧,可我偏偏喜欢读书,就连邻里乡亲都说我:“早就知道你会读书呢。你满周岁检岁时,首先拿起的就是一本书。”那时的乡下孩子,除了学校上课读书外,回到家里则要做父母的帮手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所以,我每个晚上都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我下午放学回家,不是跟着姐妹上山砍柴火、下地扯猪草,就是要去独自放牛。我喜欢放牛,带上课本,还能分神地不时读读书呢。记得有一次,或许我读书太用心了,竟然忘了放牛看牛的事儿,结果让黑花牛跑到田里吃了生产队的禾苗。我爹是生产队长,斗私批修地当晚在生产队社员会议上宣布,对我家处罚一个工日的工分。就在社员们默不作声以示同意之际,年近花甲的刘大爷捋捋花白的胡须,不紧不慢地说:“听说一伢子是读书学习时让牛吃了禾苗,而不是在玩耍,这样就不要处罚了吧。”“为什么?”刘大爷提醒大家:“与周边生产队比较,就我们生产队还没有过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呢,鼓励孩子读书吧。”这回,我真沾了刘大爷的光。
那时乡亲父老真没有几个鼓励孩子读书的呢。一则读书要花钱,二来读书不能出工多赚工分多分粮食钱物而导致家庭更加贫困。就连我晚上点着煤油灯读书时,我爹也气嘟嘟地鼓着腮帮嚷嚷:“还不睡觉,灯里的那点油,不够光!”那时买油凭券,就如买布买糖的布票糖票一样,也有煤油票。后来我才知道,计划经济实际就是物资供不应求,纵使有钱也买不到,何况还没什么钱。娘看着我合上书本不高兴的样儿,就一把按下我坐着,爱抚地摸着我的脸蛋蛋,说:“崽崽,你想读就读一会,到时没灯油,我去乡亲家借。”就这样,爹已无话可说。娘为了我晚上能点灯读书,借灯油那可是借了东家借西家、借了刘家又借邓家,直到借遍了整个生产队里的20多户人家。一些乡亲看到我家墙壁贴着我读书的奖状,“啧啧” 称赞道:“一伢子怪不得天天晚上还读书,学校都发了这么多奖状啊,乖,是个好孩子!”还有乡亲跟我娘讲:“邓嫂子,你家借我的灯油就不用还了。”“哪咋行啊?”可真要还的话,确实还还不了,因为我们家也是一样的分配那么一点煤油票啊?我真心地感谢队里父老乡亲的无私支持!
灯油借遍了,不让还也还不了,娘就再也不好意思去乡亲家借灯油了。可我年少不懂事,照例晚上读书。娘叹着气对我说:“崽崽,我点着干篾片,用篾片火光让你读书吧。”“要得。”可篾片火光毕竟与油灯有区别,它升高了空间的温度,还不停地冒烟,而且红黄红黄的火光不顺眼哩,读书得费好大的劲儿。但这是实在没法子的办法了。现今想来,真为难娘了,她为我举着篾片火把,至少比我辛苦比我滩受吧。
有一次,我们公社供销社的刘经理带着四五名员工,来到我们生产队帮忙插秧莳田,名曰“抓革命,促生产”,支援农村农业。因为我爹是队长,刘经理几人便在我家吃饭。他们辛苦一天,吃晚饭时了解到我晚上读书没灯油而用篾片火光的情况后,刘经理当即跟我爹讲:“唐队长,我们不生疏吧,这事咋不跟我说一声?我会帮你解决嘛。”刘经理停顿下来,两眼穿梭般地看着他的几名员工,像是征求各位的意见样,然后开口说,“我们供销社的几位同志听好了,就是我们节约点灯用灯,也要每人省出一张煤油票来,送给唐队长家,让他儿子晚上有油点灯读书。”我娘猛地拽我一把,附着我的耳朵轻声说:“崽崽,赶快谢谢刘经理,感谢几位叔叔阿姨哪。”我像回答老师问题一样地毕恭毕敬站在刘经理跟前,大声说“谢谢刘经理!谢谢叔叔阿姨们!”我家自此不再为我晚上读书的灯油犯愁了。
人们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能好好读书,不正是众多好人的相帮么?那个时候人民苦,孩子读书难,可真的怨不得国家、怨不得社会、怨不得爹娘呢。因为解放不久的新中国,“白手起家”, 百废待兴,能不勒紧腰带过日子么?现今国富民强,人民过上了幸福小康的好生活,我们要感谢伟大的党,我们要更加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