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细嚼慢咽非坏事----文/唐胜一

细嚼慢咽非坏事----文/唐胜一

发布时间:2021/3/17  | 来源:作者投稿

        我的外孙女自生下来起,一直在我家带养,现已读初一了。我老伴觉得外孙女事事都好,就是性子缓,做事不急,特别吃饭细嚼慢咽的令人急。每当老伴催促外孙女吃饭快点时,我都会护着外孙女而教训老伴:“你懂啥?吃饭细嚼慢咽才是标配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外孙女一直喜欢吃鱼,可这么多年来还从没有被鱼刺卡过喉咙。我跟老伴讲:“这就是外孙女细嚼慢咽的结果。”谁都知道,吃鱼狼吞虎咽,准会被鱼刺卡喉咙,别说孩子,成年人也都这样。我还说,“吃饭细嚼慢咽,其营养吸收好。外孙女每餐吃的饭菜不多,但她的体质并不差呀。”后来,我到百度上一搜,发现吃饭细嚼慢咽竟然有十大好处,即将食物磨细,便于消化吸收而减轻肠胃负担;充分咀嚼食物可使营养物质更好地被肠道吸收;以及有效控制体重、提高大脑思维能力、保护牙床和牙龈、清洁口腔防细菌、有利控制血糖、减少皱纹延缓衰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反之,吃饭狼吞虎咽却有着明显的危害,如吸收食物的营养质量太低、身体容易发胖、患慢性病的危险加大、患癌风险上升,等等。所以,医生建议,吃早餐最好用时15-20分钟,中、晚餐则用半小时。

 尽管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适当的慢生活,往往事半功倍,效率更高。比如,我外孙女在学习方面,也养成了慢习惯,做作业时,喜欢反复看作业题,理解题意后,再动笔完成解答。她写字同样不追求快,而是恭恭敬敬地书写,避免差错,尽量不出“墨砣砣” ,讲究书面整洁。这平时养成的好习惯,到考试关键时刻,也就不慌不忙,从容以对。外孙女的学习从不让人操心,其学习成绩在全镇一直排列前茅。

 所以,有人对性子缓、吃饭慢吞吞、走路磨蹭蹭、办事不着急的孩子持有偏见,其实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民间有“十快九毛” 之说,盲目的快,甚或适得其反。现在提倡“工匠” 精神,“工匠” 精神是快不来的,慢工出细活,务必精益求精。不仅读书学习的孩子要适当的放慢节奏把书读好,而且工人、农民等各行各业的也要适当的放慢节奏把工做好把生产搞好把经营效益提升上去,特别是上了年岁的老年人更要慢生活而保健身体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