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对联,贴春联,过大年——文/张翔
发布时间:2021/2/15 | 来源:作者投稿 |
春节临近,父亲便念叨着:“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就摩拳擦掌准备起来。在腊月夜里,一沓沓红纸,一把钢尺和剪刀,母亲、弟弟和我根据父亲预设的字数大小来量数、裁纸,再整齐地码成一叠一叠的春联纸坯子留用。这纸坯子有能写五言的,九言的,十四言的……
春节前夕的一天,冬日的阳光正暖烘烘地照着,我家小院开始热闹起来。我和弟弟帮着父亲把屋中的桌椅搬到院里,旧毛毡铺在桌上,春联纸坯子、笔墨、镇纸和石砚依次排开。趁着乡人还没来,父亲开笔研墨给我和弟弟讲起春联的来历、平仄关系、书写技巧等等,顽皮的我们哪能懂这些,但在我们内心里,博学的父亲和春联的博大精深都是我们难以攀登的文化高峰。
街坊邻里陆陆续续地来,聚集在小院里“相春联”或是“讨春联”。为了方便人们选中称心如意的春联,一本破旧的《民间对联汇编》和父亲誊写好春联的日记本被他们争相翻看。有相中的对联和横批,父亲便泼墨挥毫,小楷字,收放有度、运笔简洁将一句句美好的春联词句跃然纸上,赢得大家连连赞美,往往还没等墨汁晾干,就被人赶紧“据为已有”,引得大家嘻笑。若是没有满意的,父亲也毫不推辞地根据乡人的要求,贴近生活来场即兴创作。想望子成龙的婶家的对联是:“父盼子成龙考上清华,母望女成凤升入北大。”横批:“儿女成才!”;杂货店的老张家的春联是:“买进卖出关系千家万户事,迎来送去接待四方八邻人。”横批:“买卖如意!”;儿女远在城里的四爷家的春联是:“春节将至盼团圆,归期漫漫图平安。”横批:“回家过年!”……一副副散发着清新墨香和饱含真情的春联展现在眼前,一张张笑脸也伴随着笔墨涨满和飞扬,浓浓的年味儿在这小院里聚攒又乘着一阵阵高兴离去的笑声飞进村里的千家万户。
我们小孩也前来凑热闹,在小院里嬉闹着,会不时地被幸福地“训斥”一顿,因为前来“相春联”的人们唯恐小孩捣乱误了父亲写春联的感觉,就带些过年糖果瓜子分发给我们,哄着让我们安静地吃。还有带香烟或白酒求父亲多写几幅春联的人们,父亲不推脱,大方地把一支支烟散着抽,又嘱咐母亲做上几道下酒菜,和村里的男人们喝着小酒东拉西扯。父亲借着微醉的酒力继续执笔书写,雄浑、苍劲有力的书法楹联让村里男人们给父亲竖起大拇指,教育自家孩子多向我父亲学习,做个有文化的人。顿时,我在孩子群中神气了不少,带领着他们在小院里佯装调皮捣蛋去讨一顿又一顿“幸福的训斥”。
从白天到黑夜,人们欢喜地来,又把一副副春联爱不释手地捧在手里满意而去。夜深了,劳累的父亲响起粗鸣的鼾声睡着了,那一副副晾在屋中的春联成了我的念想,倒数着过年的日子,盼着,念着无法入眠。
春节到了,我催着父亲赶紧贴春联,“春”字贴倒了,春到了;“福”字贴倒了,福到了;院墙、屋门、院门、灶台旁、车身上……全贴满了父亲的春联,一眼望去我家小院全是喜庆的红色。
我欢唱着父亲编写的歌谣:“贴春联,过大年。小孩吃糖,甜甜蜜蜜把话粘;贴春联,过大年。大人放炮,噼里啪啦叫春暖;蒸馍馍,包扁食,辞旧岁,熬夜早起磕头去 ……”蹦蹦跳跳地挨家挨户传唱去了,我要把我的快乐和幸福如同父亲的春联那样带给可爱可亲的人们,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