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娶媳妇,过新年—— 张翔

娶媳妇,过新年—— 张翔

发布时间:2021/2/11  | 来源:作者投稿

  儿歌曰:“腊月到,放花炮;东家响,西家叫;欢天喜地好热闹。娶媳妇,抬花轿;娘家喜,婆家笑;芝麻开花年年高。”在老家,从腊月初一到岁末时,房上喇叭响个不停,喜字联重叠式地贴满在村中每个角落,一家接着一家将结婚娶媳妇全挤在腊月里。

  结婚娶媳妇,是腊月里最热闹、最有喜气的村事。娶媳妇头三天,喜主家就张罗起来,房上架起喇叭,放着《大花轿》、《好运来》等喜庆歌曲和《天仙配》、《巧配婚缘》等传统戏曲,一盘盘花炮和二踢脚随之响起,从早到晚响彻四方,传遍整个村庄。若是喜主家有钱请戏班子在家门口唱戏,乡里乡亲全来听戏道喜,喜主家风光无限。我们小孩们不再贪婪暖和的被窝,抢着在喜主家房前屋后寻找未燃的炮仗,剥炮衣将火药聚在铁罐头盒里,“砰”的一声炮响招来长辈笑嗔,和喜主家婶娘的一把喜糖哄骗我们到别处玩去。

  结婚前天下午,喜主家门前排满了娘家人送嫁妆的车队,村中男人们搭把手将一件件嫁妆抬回婚房,在男女双方大执事商议中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嫁妆各自摆放到位,便集体入座吃婚宴前席,以品评婚宴质量和嘱托安排明日结婚时各项事项。妇女们和小孩们蜂拥而至挤在婚房里,看看这新家具,摸摸那新家电,口口称赞着嫁妆真好看,样式真多。小孩们的棉袄布袋里装满了从柜子、抽屉、被褥里找出来的花生、红枣、糖块,若是小孩能找到几枚硬币,众人都夸奖他将来能挣大钱娶媳妇,喜主家婶娘笑着催我们小孩赶紧继续找,多愿全村小孩都能沾沾喜气,图好运。

  结婚日。时辰一到,迎亲的队伍在一声声炮仗声出发,浩浩荡荡地穿过村庄和白雪田野,逢村口与桥,放炮人便扔下一挂小鞭炮,“砰…砰…”幸福的响声荡漾在寒冬乡土之上。喜主家里全村老少各司其职,刷盘洗碗,蒸煮烧炖,搬摆桌凳,正如火如荼地为新人婚礼和丰盛的婚宴准备着。迎亲队伍凯旋归来,新娘披霞帔、戴凤冠,新郎着汉服、系红花在众人哄笑声和唢呐锣鼓声中三拜九叩”拜天地结为夫妇,送洞房挂喜帘,闹洞房撒婚床,开喜宴答谢亲朋好友,全依着传统结婚习俗礼毕。但对于童年的我们,撒婚床和跟着父母吃喜宴是最期待的事。因撒婚床时,我们小孩们是闹喜主力,邻居婶娘一边念叨着“一把果子撒床头, 生下贵子中诸候;二把果子撒床脚,生下千金赛嫦娥……”,一边抓起一把棉花,裹着花生、红枣、莲子、喜果和硬币撒向婚房各个角落,我们蹦着,跳着,挤着抢果子,婚房里的笑声又一次推上高潮。我们小孩吃喜宴,在乎的是吃个热闹,菜一上桌抢着吃才有味道;在乎的是吃个好奇,拔丝苹果、糖醋鲤鱼、老鳖汤等美味佳肴,我的人生第一口都是在喜宴吃到的,至今难忘。

  腊八节,三爷家小叔婚礼。腊月十六,邻居张哥婚礼。腊月廿六,本家六叔婚礼……结婚娶媳妇就这样密密麻麻排满在腊月里,喇叭声、鞭炮声、闹喜声、祝福声在年味渐浓的岁月里增添喜庆和人情味。我们小孩们口袋装着撒床果子,口中含着喜糖,像一群自在富足的猴子们在村中上蹿下跳,放炮、打雪仗、溜冰,尽情享受难得腊月不挨揍的短暂美好时光,若是惹急了大人们,他们压着打人的怒火,狠狠地说:“再惹是生非,长大了不给你娶媳妇,腊月过年让你哭。”这话直戳心窝,比挨揍都疼。为了将来娶媳妇过新年,我们小孩会稳当几时或几日,却又听见村中结婚喇叭响起,“嗖”的一声跑去和玩伴们去抢在喜主家房前屋后寻找未燃的炮仗,讨喜去啦!

  娶媳妇,过新年。早已是老家腊月里固定的传统习俗,为枯燥的寒冬农事增喜气,拉升邻里关系的温度;为渐浓的腊月年味填幸福,燃起团圆过年的热情;全村老少齐心协力为新人婚事忙着,为欢天喜地过年准备着,那质朴的幸福味道就在其中慢慢渲染,腾空而起,飘散在腊月时的故乡之上。对于我而言,哼唱起“腊月到,放花炮;东家响,西家叫;欢天喜地好热闹。娶媳妇,抬花轿;娘家喜,婆家笑;芝麻开花年年高。”这首儿歌是多么的贴切,在此刻今日的腊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