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忙出来的快乐——肖华英
发布时间:2021/2/9 | 来源:作者投稿 |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年夜饭,则是这个节日的一枚标签,它像是挂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一轮温暖的圆月。记忆中,家乡的那一桌年夜饭,带着浓浓的乡愁,是我魂牵梦萦的牵挂,是我童年里最丰满的味道。
这一天的年夜饭要以肉来体现生活的富裕:猪头、猪尾、猪脚、猪香肠……早起的母亲早就洗了一大锅肉在坝子边的灶头上煮着,灶洞里的火燃得噼噼啪啪,火舌舔着锅底,烧滚的汤水在锅里噗噗噗地沸腾,像我们蓬勃的生活。
接着,父亲杀鸡,母亲做豆花、我们洗洗涮涮,大家一起贴门神、贴对联,红红火火的年味渐渐在老屋的院子里氤氲开来。
这一天的饭要甄满一甄子,这一甄子饭要从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初三,寓意生活好了,从今年吃到明年;白菜要特意留几片长长的叶子不切断,寓意长(常)吃长(常)有。到了黄昏,肉早已煮烂,肉香扑进鼻翕,豆花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熊熊的火把年味煮得越来越浓。
天黑了,村子里已经陆陆续续响起鞭炮声,表示他们已经敬神祭祖了。父亲开始虔诚敬神,抬出猪头猪脚猪尾等先敬天地,烧一堆冥纸,点上几柱香,作揖,磕头;再敬畜神,灶神,最后进屋敬祖先。父亲说这叫先有天地,才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繁衍生息。这时,母亲的菜已经炒好,摆一张四方桌,盛上饭菜,请逝去的祖先们先吃,我们做孩子的一个个轮流给祖先们磕头,这时,才可以放鞭炮以示庆祝,敬神祭祖的仪式才算完毕,也算是年夜饭的启动仪式吧!
热腾腾的菜摆在两张拼接在一起的桌子上,桌子下是一炉红红的火,我们边吃团圆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谁要是夹着了那几片没切断的白菜,父亲马上说:“长(常)吃长(常)有!长(常)吃长(常)有!”谁要是不小心打碎了碗,平时很严厉的父亲也不骂人了,连说:“碎碎(岁岁)平安!碎碎(岁岁)平安!”母亲也不时说:“吃慢点儿!今晚的饭越吃得慢越好!”
吃完饭,我们迫不及待地去放鞭炮,父亲专门留一串鞭炮给我们放散炮,把解散下来的鞭炮一个一个地放,把一个鞭炮放在地上,弟弟拿一根带火星的枝条小心翼翼地伸过去点燃鞭炮的引线,立刻捂住耳朵跑开,我和妹妹也捂住耳朵躲得远远的,就听那“啪”的一声响,炸出的火花也昙花一现,但我们仍觉得新鲜,乐此不疲,直到把手里的鞭炮放完了仍意犹未尽。
放完了鞭炮跑进屋看到那一桌丰盛的菜忍不住又拿起了筷子,年夜饭一直要吃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前,之后又摆上水果糕点糖果,肚子里早已装不下了,但是嘴馋,仿佛只有用吃才能表达对生活的感激之情。父亲开始发压岁钱,钱少的时候,一块两块的,多的时候,五块十块的,握着满满的幸福,我们都很满足,毕竟是一年里最富裕的时候了。
眼看墙上的钟表,时间滴答滴答地奔向新年,我和弟弟妹妹提着一把茶壶,拿着一炷香飞快地跑向沟边那口水井,必须抢在新年的第一时刻取到第一壶水,才预示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而这时,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落,新的一年到来了!
怀念那年夜饭里煮得沸腾的味道,那肃穆的敬神祭祖仪式里的诚挚感恩,那跃上门楣的大红喜庆,那炸得噼噼啪啪的快乐!那一桌年夜饭里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亲情,是萦绕于心底经久不衰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