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秀才联讽山东赃官 (对联故事)- 操 杰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6/10/5 |
桐城文章甲天下,妙句佳联众口传。
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处处敲诈勒索。有一次,借过生日之名,硬逼穷苦百姓送礼。一位来自安徽桐城的过路秀才得知此事,并了解到老百姓的困苦状况,便愤愤不平。
于是,这位桐城秀才连忙找来文房四宝,赶写了一副对联,当寿礼送去。县令见过路秀才都送来了寿联,非常高兴,连忙打开观看,只见寿联写的是:
大老爷过生,金也要,银也要,铜钱也要,红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熟,高梁未熟,青黄两不接,送甚东西
对联上落款是:安徽桐城过路秀才 毕正文
原来这是一副讽刺联,讽刺贪官鱼肉百姓、敲诈勒索。县令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地传令差役立即逮捕送联人。然而,那送对联的毕秀才,早已不知去向,县令只好作罢!
过了几年,这个县令,用贪赃的钱财,替自己和儿子,都买了个“进土”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请人在自己官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
父进土,子进士,父子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联文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呜得意。真是冤家路窄,说来也是凑巧,当年给他送寿联的那位桐城毕秀才,恰好也到了京城。当他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而又可恶。毕秀才看着那副对联,沉思良久,他想在联语上做做文章,来杀杀这位贪赃枉法的县令的火头。过了几天,毕秀才终于想出办法来了。他星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上下联各加一个字,再添几笔、改几笔,然后悄然离去。
第二天,赃官们前围满了许多人,都在欣赏门柱上的对联。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儿气昏过去。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共失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