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里中秋
发布时间:2020/9/25 | 来源:作者投稿 |
[作者:刘庆丰]
中秋节快要到了,我依旧如往昔般飘在异乡,这个中秋大概又得在异乡度过了,好在我已经习惯了。
中秋节这个华人世界除了春节外最重要的节日,于我有些名不符实,这是个团圆的节日,可是于我这就是个习俗,和节气一样,和节日没有关系。
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多个中秋节从我的日子里走过,在我的年轮上留下了稍许的痕迹,它淡淡如晨风里的炊烟,隐隐约约,缥缥缈缈。我不知别人如何,于我大部分中秋节寡淡的很,渐至于淡忘,有时候想想,好像没有什么记忆。我也有些冷淡它了,可是没想到远在万里之外,一个异国的中秋节却留在了我的忆里,这颇让我有点难堪,不过确实如此。
于我,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莫过于南美洲了,印第安人,丛林黑人,亚马逊河,让这个地方满是野趣,加勒比海盗更是让人充满幻想,一个遍地黄金,美女,野兽,红酒,咖啡的地方,是巨蟒,鳄鱼,食人鱼,美洲豹的家乡,遍布的海岸,椰林,蕉树,沙滩,是探险家的乐园,是浪漫者的圣地。
苏里南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小国家,那是一个天堂般的地方,它总让我想起《桃花源记》。
一个机缘,让我在毫无准备,且对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闯进了这个南美洲美丽的国家,我对她大概可以用一见钟情来解释了。这里可以说除了海盗以外她满足了我对南美洲的一切幻想,且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森林、河流、草原,蕉林、椰风、芒果树,彩云,蓝天,清水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像中国人,怎么也想不到这里会有那么多中国人,我以为这么远,这么没有名气的地方,怎么会有中国人,可是到了这里以后才发现,到处是中国人,不用会外语都可以,我真是短见识,井底之蛙一样。还有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中秋节,我一直以为中国人在国外也会如国内般一盘散沙,但是中秋节改变了我的印象,我见识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尤其那些老派的华人,他们对传统的固守让人感叹,钦佩。
这么多年的漂泊,中秋节于我已经是可有可无了,尤其是到了国外,更是不抱有什么节日的幻想了,可是中秋真的到来时,我依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让我坐立难安,心中的寂寞,如失群的雁,古人说的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惧怕起夜的到来了,惧怕起那晚的月亮来了,可是没想到,那个夜晚却给了我家国的感觉--苏里南华人中秋晚会,我有幸参加了,它聚起了苏里南华人的人气,人心,也驱散了我盘在心头的寂寞,那种节日的气氛,那些电视上才有的画面,我身临其境了。在国内每一次的中秋晚会都于我没有什么关系,常常奇怪能参加的都是什么人,怎么就轮不到我,可是在这里,只要你愿意所有的华人都可以参加,一个露天的场地,在野草,椰树,芭蕉的围绕中,对着一轮明月,浴着温润的海风,载歌载舞。琴音悠扬,狂欢般。
白莲花是这个露天场地的名字,这是一个让人幻想的名字,我不知道是谁起的,他一定是个爱莲的人。宋周敦熙《爱莲说》里曾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感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如果他地下有知当欣慰了。
场地很大,有泳池,健身房,足球场,篮球场还有集会用的舞台,中秋的那个晚上,数不清的华人扶老携幼,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涌来,偌大的体育场到处是人,如集市般热闹,并且提供免费的饮品和小吃,组织者想的真是周到。
那一晚也依旧是晚会的形式,虽然不是专业的演员,可是那种激情,热烈却丝毫不差,并且更加感染人,平时的同事,朋友,现在的演员,观众。和国内电视上的晚会相比这个晚会的质量,水平确实不敢恭维,但是观众的感染程度却过之。这个晚上本在于团聚,晚会只是点缀,锦上添花吧,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一夜皓月当空,清风拂面,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演员观众融为一体,歌者、舞者、观者融为一体,我们本来就是一体。
很多年了,那个晚上依旧在我忆里常常的出现,就让我感动,我感动于那些老派的华人对于传统的固守,有他们的坚持中国的文化就不会消亡,或许那些年轻人是为了一个热闹,但是有这些老派华人的引领,那些年轻人年龄渐长以后一定也会坚持,正所谓一辈传一辈。
今年的中秋节于中国当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因为那一天又是中国的国庆节,古老与现代重合,又刚刚从磨难中挣扎出来,三重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那当是个隆重的节日。可是苏里南却不一样了,它依旧在苦难中挣扎,瘟疫的流行一定没有了往昔的盛会,但是中秋于华人的重要是长在骨子里的,融在血肉中的,不是一个聚会就能表达的,聚会只是过形式,心里的家国观念也不是一个瘟疫就能抵消的。就越发的希望中秋的到来能把笼在人心头的雾霾驱散一些,给黑暗中一点光亮,慰籍一下我在苏里南的朋友,同胞,给他们一点力量以抵御瘟神。
愿上帝保佑苏里南,诸神保佑苏里南。自由重降苏里南。
二零二零年九月二十三号中秋前于中国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