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写作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王树国

写作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王树国

发布时间:2020/6/3  | 来源:作者投稿

      我退休后不寂寞,每天都有好心情。我觉得,是写作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

  2010年11月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赋闲在家干点什么?总不能和一帮老头蹲墙根,晒阳阳吧!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次年2月河北高速服务管理中心秦皇岛分中心,聘请我到那里搞文秘和宣传。这个部门分管京秦高速沿线6个服务区,沿海线4个服务区,承秦线3个服务区,机关的公文事务文书起草和对外宣传工作量很大。为了给我创造一个好的写作环境,领导专门给我安排了一个办公室,配备了一台电脑,还让我住在原管理处处长的房子里。领导高看一眼,厚待一层,我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白天我来到办公室坐班,从不迟到早退。如遇到紧急写作任务,我就利用晚上和起早时间打字写材料。在日常公文事务文书写作上,我起草的各种通知、总结汇报、参会发言、领导讲话稿、班子述职报告等重要材料,领导看着满意,群众听着叫好,我也感到很欣慰。在对外宣传上,我写了几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这也是我的写作强项。如《秣马厉兵迎大考》——秦皇岛分中心迎接国检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受到上级领导的首肯。我写的《大水无情 高速有爱》——抚宁服务区安置周边受灾群众纪实的事件通讯,2012年8月8日在河北交通报第2版刊登。人物通讯《张全州的座右铭》,2016年6月16日被人民网采用。我代林广明主任写的论文《家文化,为服务区发展助力》被2012年8期中国高速公路杂志采用,2013年11月22日代林主任在河北工人报发的《浅论生态(绿色)高速服务区的建设》,还被求是杂志研究所收录到《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一书中。退休了,有事干,能发挥余热。想到此,我咋不高兴,咋不快乐!

  人老爱忆旧。2014年春节休假期间,我突然萌生了写回忆录的想法。我出身农家,面对家庭的困境,命运的坎坷,发展的艰难,我坚定理想,认准写作,执着追求,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之路。想到这些,正月初五我就开始构思回忆录提纲了。正月初七返回秦皇岛上班后,白天没有时间写回忆文章,晚上就抽出点时间:双休日不回家,就写一天待一天。基本上是每天写1000字左右。我写回忆录,和别人不同的是,主要是回忆自己几十年写作的经历。如从上中学开始在报社登稿,到去工厂写材料,从参军入伍搞报道,到调到报社当记者,从在县政府搞文秘,到国企办厂报。可以说,这一辈子都与写作打交道了,我尝尽了写作酸甜苦辣的滋味,所以书名定为《笔耕思味录》就这样,经过近1年的努力,我写出30万字的书稿。全书分为《中学梦想》《军营报道》《记者圆梦》《政府秘书》《国企弄笔》《作家成真》等10章,共150节。2015年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笔耕思录》。2016年12月1日,唐山劳动日报副刊文荟版还发了书评《一部励志的好书》——读王树国的《笔耕思味》。想到此,我咋不高兴,咋不快乐!

  2017年5月我从秦皇岛“撤退”回家养老,这回是不是可以歇歇脚?想到从此搁笔,整天无所事事,就会无聊,还是得围绕老年内容写点东西好。我给自己定了这样一条原则:平时多留心,多思考;有了题目就写一篇,有了感悟就整一段;不求多,只求精。为此,我对每篇稿子都精细打磨。如打磨标题。争取让报刊编辑一见钟情,一听震耳。看了标题,非用不可。再如打磨字句。一篇稿子不能有套话、官话、空话,至少要有一两个对杖句、一两句闪光语。小稿子还要有小中见大、小中见深、小中见奇之妙。近3年来,我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燕赵老年报等报刊,发表了一些稿件。如其中的《我的退休之乐》(2017年11月17日唐山晚报身边事)《思年》(2018年1月13日唐山劳动日报副刊老人天地)《闲来半卷书》(2018年1月16日唐山劳动日报副刊悦读)《吃“俸禄” 要管事》(2018年1月28日唐山劳动日报理论版)《愿守田园度余年》(2019年 6月21日唐山晚报老有乐)《陋室品茗不羡仙》(2019年12月20日唐山晚报老有乐)等稿子刊出后,当年我在报社的几位老同事看了都在微信里说,做题、立意、结构、语言都很精彩。特别是笔耕不辍,精神可赞!有老同事的肯定和鼓励,我更要写到底。想到此,我咋不高兴,咋不快乐!